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互联网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四项原则,即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这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指明了方向。四个方面相互为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主权是平等的,安全是共同的,网络是开放的,法治是必要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新理念,才能一起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
在四项原则之外,习近平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60.5%的人口。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将在北京举行。亚投行初期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交通、农村发展、城市发展和物流五大方向。
自由贸易区
作为开放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2015年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很多进步。1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4月20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方案提出了25项主要任务和措施。在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和加快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并就健全保障体系、完善支持机制以及加强组织实施作出具体部署。《意见》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