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批判 “解释世界” 的哲学家?(2)

马克思为什么批判 “解释世界” 的哲学家?(2)

——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摘要:马克思更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者。《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更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者。《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3/3)。费尔巴哈像古今一切唯物主义者一样坚持世界的物质性,这没有错但又不够。我们生存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事物固然是一种物质存在,但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质存在,而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或者将要成为活动的对象,不能像对天体、对无人参与的自然界那样看成纯粹的客体、只是惊愕地直观地“解释”它,这就把人的创造物当成了与人无关的存在物,颠倒了人和物的关系,使人匍匐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从而抹煞了人的能动性。“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48/3)。人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不能违背物质世界的一切规律,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也是从古至今的唯物主义者看到和论证的问题,但他们“只是坚持了物质的一面”(223/40)并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和唯心主义论战。这当然不能说明人不是像动物那样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而是积极能动地“改变世界”,从而永无止境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本质特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通过考察最早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哲学的差别,说明了原子的自为存在,在唯物主义基础说明了人的能动性。《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对人的本质的分析,进一步说明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像费尔巴哈那样抽象直观地看问题,不仅不能理解现实事物和现实社会,而且会得出为现实社会辩护的结论而不可能走向革命和共产主义。他没有批判现在的生活关系,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业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他却重新陷入唯心主义(50/3)。旧唯物主义者这样“解释世界”同样变成了为事物和现实消极辩护维护的保守者甚至反动者。

马克思多次表示了这样的思想,他批判黑格尔派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喧嚣,说他们“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另外的解释来承认现存的东西。”这里我们同样清楚地看到什么叫“解释”世界!马克思说他们尽管满口都是“震撼世界”的词句,而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保守分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人确切地表达了他们的活动,说他们仅仅是为反对“词句”而斗争。而且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这些词句,而“绝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22-23/3)[1]马克思批判桑乔说,“他们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编造新的词句来解释现存的世界”(461/3)。批判格律恩时又说,“实际上生产和消费往往处于互相矛盾之中。然而据说只要能正确地解释这种矛盾,只要能理解生产和消费的真正的本质,就足以确立二者的统一和消除任何矛盾。这个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原来是用以迁就现存世界的”;而“这种浮夸的表现方法只能导致为现存条件辩护”(610-611/3)。批判蒲鲁东时说他,如果社会愿意“排除”使它烦恼的“一切麻烦”,那末只要去掉不好听的词句,改一改说法就可以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要请求科学院出版一部新词典就够了(100/4)。蒲鲁东从解释世界的观点出发“就是和现状妥协”,“为自己并不理解的社会进行辩护”(105/4)。

这些就是马克思对“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论述,它从承认、接受现实出发,必然导致为现状辩护从而成为消极保守地“解释世界”而不是积极能动地“改变世界”的哲学,二者当然是根本对立的了。对照马克思的科学著作,许多研究者们的理解可能并不是正确的,有可能存在着根本性的偏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2-23页。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