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供给侧改革与新政治经济学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供给侧改革与新政治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也吸收了西方经济学中有益思想。最关键的是,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面临新问题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中国实际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主张。正是在此意义上说,它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篇章

2016年伊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最新鲜、最受关注的词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后,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解读和阐释。站在“十三五”的起点展望未来,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有何重大意义?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教授。

需求侧的条件在发生变化

解放新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怎么理解这个“必然要求”?

韩保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而提出的。

从中国经济自身来讲,传统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广义上说就是传统需求侧的条件在发生变化。

从投资需求增长来看,过去支撑高投资的客观条件在发生变化。在前几轮发展中,全国各地都已经开展了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投资正在进入一个相对投资饱和期。随着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高潮过去,靠投资带动的传统行业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过去了。

从外需也就是出口来看,当前国际市场依然低迷,出口增长乏力,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以高出口来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外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

从内需也就是消费来看,消费正在逐渐成为拉动增长的第一动力。但与过去相比,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在相对下降。2008年中国经济抱团取暖时,老百姓的需求增长速度在20%左右,但2014年增速不到11%。数字说明,消费依然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在放缓。

归纳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战略调整角度看。差不多过去两个“五年规划”,也就是10年间,我们一直都很重视扩大内需,制定了诸多以拉动内需为目标的调控政策。尽管国内需求有所扩大,但是扩大的程度和规模并不是很有效。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采用的通过扩大需求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战略面对战略失效的风险,也由此提出了战略调整的要求。

第二,从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五年里的年均增速不应低于6.5%。否则,我们的改革性目标、结构性目标都难以如期实现。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要求,同时面对需求侧动力不足的现实,另寻他路、另找他侧就成为一个战略选择,由此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说放弃需求侧,供需两头都要抓,但现在更要从供给方面找出路、想办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