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国防资源亟待科学统筹(3)

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国防资源亟待科学统筹(3)

涉及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方方面面

国防资源科学统筹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体现形式和重要内容,也是其目标方向和方法路径。

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对各种局部利益进行的动态调整,将触动一些部门、单位乃至个人的“蛋糕”。对“蛋糕”进行重新分割,需要克服内部和外部各种阻力和干扰,消除业已形成的利益固化藩篱。俄军在推行“新面貌”改革之初,涉及国防部与总参谋部职能调整以及中央指挥机构的改组,因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一些中高级将领对改革强烈反对,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俄罗斯高层领导明确表态“不换思路就换人”,推动了改革的持续进行。

国防资源科学统筹需要健全衔接国家、军队、地方不同级别力量主体与客体,涵盖国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计划、优化配置、调节掌控等不同环节的“大体系”。在构成上,区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次,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执行实施与监督管理等机构,以实现军队内部、军地之间以及军队、地方与国家之间,乃至国内与国外之间的有效通联,着力构建“国家抓主导、军队提需求、军地共落实”的格局。在运行上,形成以“规划——决策——执行——评估监督”程序为主体的闭合回路,在充分考虑各军兵种数量规模、结构比例、发展方向以及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并以此为遵循,完善同级别和下属级别的规划计划,形成各级推动国防资源科学统筹落实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设计规划中的各类指标进行细化评估与效果监督,通过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适时调整规划,使其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职能上,宏观层面,需要在国家资源既定总量的框架内,合理开发和使用可用于国防建设和军事领域的国防资源;中观层面,当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资源分配到国防建设和军事领域后,将其配置于不同军兵种、不同部门等战略战役级单位;微观层面,应在宏观和中观的基础上,针对基层战术级单位的实际需求,确定国防资源最终的配置。

作为一项内容极其宏大的体系工程,国防资源科学统筹仅仅依靠军队自身是无法完成的。要树立“军地效益共同体”的理念,将军民融合渗透到国防资源科学统筹的各要素、全过程和多领域,充分运用地方特有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加大在海洋、太空、网络、信息等关键领域的军民共享力度,对于诸如人员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保障以及通用装备维修保障等军地共通性强且无涉密的专业领域任务,可交由地方完成,达成军地间在设施设备、程序规范等方面的相互兼容,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使用,有效缓解与释放国防建设和军事领域不必要的资源使用压力,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急需领域。

国防资源统筹要达到“科学”的标准,需要发挥法治的规制与指导作用。比如,解决当今军队信息化专业人才、联合作战指挥与参谋人才短缺的问题,使各类人才根据各自专长,配置到军事领域最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得所用、人尽其才、才尽其显”,是需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下,以一整套的培训、考评、选拔、任用、提升、奖惩、保留等政策法规为基础的,缺少任何一项,都将会使人才的使用效益打上折扣。

(崔向华,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