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棋”怎么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棋”怎么下?

【编者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最近的高频热词。2015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为何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提法有何政策含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在哪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推动这一改革如何减少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上海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得更好?

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1月18日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当前经济下行不是通缩,也非增速换档

增速换挡,这个提法也有问题。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然要经历经济增速的自然调整下降;但这是有个过程的。而我国经济增速近几年从两位数快速下滑到2015年 的6.9%,目前看来2016年经济还处在下行压力中,经济增速下降速度太快了,至少不是正常的增速换挡。

19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尽管去年第四季度基本面出现了增长亮色,但其强度不足以支撑经济明显反弹,2015年 GDP 增速为6.9%,这是1990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首次跌破7%。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态势的一种判断。”周振华解释,2015年全年始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这样的情况是在过去一段时间是不常出现的。

正是因为如此,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学界、商界存在着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通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是在“增速换挡”。

周振华并不认同这两种观点,此前他在多个场合都谈到过他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

“虽然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水平下降、企业效益下降等指标都是通缩的特征; 但消费需求增长仍然正常,并没有呈现明显萎缩,而且社会上的流动性也没有表现出通缩中的特征。”

“增速换挡,这个提法也有问题。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然要经历经济增速的自然调整下降;但这是有个过程的。而我国经济增速近几年从两位数快速下滑到2015年的6.9%,目前看来2016年经济还处在下行压力中,经济增速下降速度太快了,至少不是正常的增速换挡。此外,导致增速换挡的重点拐点,比如人口红利拐点、劳动参与率拐点,也不是现在就遭遇到的。因此,用增速换挡来解释当前经济形势也是解释不通的。”

周振华判断,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原因在于结构性矛盾问题。“过去,我们也提结构性矛盾,是指投资与消费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产业部门结构、地区差异等问题。现在我们说的结构性矛盾与过去有所不同。”

比如,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明显感觉流动性不足,融资难,借贷成本较高;而另一方面,虚拟经济里流动性又过多,也很活跃。这就是“资金错配”的问题,资本没有流动到应该流动的实体经济去,而在实体经济之外打转。

又如,一方面,出现产能过剩及大量库存;而另一方面,又存在明显的短缺。这个短缺也很复杂,是一种层次性短缺。现在很多人出境购物或者通过网络进行海淘,包括母婴产品,甚至大米豆油等,这些产品我们国内都能生产,但很多人还是要从国外买,原因在于国内提供的这些产品在层次与品质上与国外不同,这就是一种“要素错配”的现象。

还有,现在短线操作或叫追求短期收益的操作行为很多,但对于一些投资周期稍微长一点、收益周期稍微长一点,感兴趣的资本就很少。这反映的是“预期错配”的问题。按道理说,如果短期与中长期预期比较稳定的话,会有短期与中长期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现在预期不稳定,就产生了追求短期投入或者效益的现象。

要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依靠总量的宏观调控(包括总量需求侧与总量供给侧)是行不通的。

“采取总量需求侧管理就是采用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目标是解决通缩问题,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及其产生的投资乘数效应,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以弥补总需求不足。采取供给侧总量管理,可以采用美国总统里根曾推行过的供给学派政策,目标是解决滞涨问题。但对于结构性矛盾,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加以解决。”

当前有一种观点,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理解为美国总统里根在上世纪70年代末推行过的供给学派政策,并认为应该效仿里根当时的做法,大力推行减税与私有化。

对此,周振华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经历的是滞涨,里根的政策侧重在刺激总供给,通过减税与私有化等手段,一方面能刺激企业投资,激发出投资的活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总供给,也可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是解决总供给不足问题,而是要解决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