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政策。
我们党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的目标。2016年是决胜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极为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这对完胜这一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它是2016年经济工作开局之年的重要引领。
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的第一年。因此在这一年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要有思路,要有理念,要有路径。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种回答。国外评论认为,从传统的需求侧角度,即关注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的推动因素,对当下中国经济来讲,要么效率不够,要么链条过长,要么不能左右。而供给侧的改革是以结构性改革来助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我认为这种评论很有道理。
第三,它是“三期叠加”矛盾的化解良方。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矛盾与挑战中,应对这些问题,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失为良方。其中就蕴含着新机遇、新内涵、新境界,预示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化解矛盾的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它是新一轮创新提质增效的重要之举。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世界工厂名闻天下,但我认为这并非是当之无愧。虽然我们能够入深海、进太空、绕月球,高铁、核电惊动世界,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却极为低下。比如,像马桶盖、电饭煲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都不能得到保障,化妆品、手表甚至奶粉更是如此,很多国人选择从国外购买这些产品,导致我国大量的资金外流。有时,联想到厨卫设备,餐桌上的食品就使人更加汗颜,不粘锅经常用不到两年就粘锅了,保温瓶没用多久就不保温了,电池没用几天就没有电了。过去在长期贫困下,容易使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这就使得企业生产标准不高,残次、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现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再不创新就无法生存下去,这将倒逼企业生产加速创新,推出更好、更高级的产品,以适应大众日益提升的品位需求。
第五,它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如今,已经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奔向富裕的国人,对生活质量、生活品位逐渐有了更高的追求。现如今,农村人对城里人都这样说:我们进城了,你们反倒下乡了;我们吃大米白面了,你们反倒吃粗茶淡饭了;我们吃肉了,你们反倒吃素了;我们吃糖了,你们反倒尿糖了。这是对城乡人民大众生活变化的一种幽默写照。
特别要看到,我国中产阶级人数不断扩大,从而产生的对高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亟待满足。外国媒体就一再讲到,大量的中国人到海外去求学、求医、购物,这都说明很多东西在国内还是供不应求的。另外,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有缺口。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但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解决中国中长期经济问题,根本之道就在于结构性的改革,重点在于供给侧。
在全球经济的新瓶颈之下,有些经济体寄希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从财政的刺激政策中寻求突破。我国是经济的新常态,全球经济则是一种“新平庸”,我国经济仍在以中高速发展并不断演进。现在,我国选择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供给侧,力求巧妙地运用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压旧促新,打造更具竞争力与活力的中国新经济,这显示出党中央的深谋远虑与高超的艺术。
我们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还因为这种改革能认真观察、悉心研究人民大众的消费心理、消费结构、消费趋向。比如,现如今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中大多流行“一二三”:“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享受一点;“三要”——一要俏、二要跳、三要闹。其中,以健康为中心,就大有讲究、大有学问、大有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作为一种产业,其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为15%,加拿大、日本为10%,我国却只有4%。仅就老年人而言,就对健康有着多方面的需求。他们要健康、他们要潇洒、他们要享受、他们要俏丽,这其中的需求侧着实不小,那么供给侧就要为此发力。我在海南就看到,每年10月一过,大量北方“候鸟”式老人就飞去了,到第二年5月份左右才回到北方。那么,这些“候鸟”式老人在海南居住大半年时间,他们对养生、养老都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可是限于海南条件不足,他们的很多需要还不能被完全满足。而对于北方企业来说,就可以加大力度开发,加强这方面的供给。比如,解放军301医院就在海南设立分院,很受欢迎。再比如,中国现在的旅游团,几乎变成了全球的采购团。人们都在呼唤能有更多的更卫生、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呼唤能有更多的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而这些现在都有很大一部分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对于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和广大女性消费群体,这两个群体正在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其中,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这代人的消费就占我国总人口消费的30%,他们中的80后十分注重生活质量,90后则属于主动型消费。2015年十一长假期间,这些人就在网络上不断地展示旅游、聚会的各种照片。这说明中国的需求侧仍极为可观,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9%,占了半壁江山。还比如,多年以来,老百姓都面临着入托难、上学难、看病难、一线城市购房难等各种问题。可以说,这些难题是难在百姓中、难在需求上。这里又该有多么巨大的需求侧?而这种需求侧,就召唤着供给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