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李俭:适应新常态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

四、“五大政策支柱”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五大政策支柱”与“五大任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

(一)“五大政策支柱”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五大政策支柱”是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的关键,也是推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点。一方面,资源环境、劳动力工资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已经在消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实体经济,推进制造业再升级,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压力也在增大。这都要求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真正依靠产品质量与品牌信誉取胜。而五大政策支柱,恰恰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二)“五大任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大重点任务也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住的重点和关键点。

“五大任务”的提出既体现了务实作风,又体现了创新思维。例如,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方面,会议提出“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电力价格”;在“扩大有效供给”方面,会议提出“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些内容都准确把握了当前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作出有力部署,其中的新内涵蕴含着发展的新境界,需要各方凝心聚力,扎实推进。

当前,中国经济在供给与需求两端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过去市场需求强调的重点是“有没有”,而现在需要解决的重点是“好不好”;过去是供不应求,现在很多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正如前面讲到的,我国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供大于求还不是一点点,而是非常严重。与需求侧重点变化紧密相联,供给侧需要主动与之适应,需要调整供给侧的结构与质量,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效率的深刻转变。这个转变不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遇到一些严重的矛盾。

比如,房地产库存备受各方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5年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8亿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了2122万平方米。与2014年同期相比,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加了1亿平方米,增幅为17.8%。在“化解房地产库存”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等具体要求。2009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一再飙升,很多地方就采取了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来限制购房。而这次经济会议就明确指出,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针对这项措施,一二三线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限制性措施。比如,三线城市房地产库存本身就很大,这就没有必要再实施以前的限制性措施了;而有些一线城市,由于人口仍然过于集中,对于以往的限制性措施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专家表示,以上这些政策既是化解库存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必然之需。我们讲城镇化,实际上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城镇化,没有房子又怎么能实现城镇化呢?所以,要引导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引导农民来城镇居住、购房。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