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事力量的战略预置(2)

加强军事力量的战略预置(2)

坚持军事力量的战略预置,是我军贯彻强军目标要求能打胜仗的重要手段

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是我军使命所在,力量布局必须要服务于这个根本指向。

战争形态演变,并没有否定力量布局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但这并没有改变地缘优势在战争制胜中的关键性作用,大国依然强化对世界重要海洋运输通道的占领与控制,依然强化对热点敏感地区的激烈争夺,这说明传统军事控制观仍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同时,一般战争形态的定位并不能决定每一场战争的具体形式。从信息化与机械化的辩证关系看:信息化是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它没有否定机械化,反而是发展了机械化,信息化战争也没有完全剔除掉机械化战争的基本价值,加之我军本身正处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所面临的具体战争很可能是多种战争形态的综合体,不存在“一招通吃”的制胜规律。因此,我们必须要摒弃“战争形态绝对化”的僵化认知,从我军面临的真实战争形态、具体战场环境、每一次作战实际来思考和把握军事力量预置具有的打赢价值。

战争制胜机理的改变,并没有否定军事力量靠前部署的价值。有人讲,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改变了制胜机理,战争全域、全纵深进行,军事技术、武器装备赋予军事行动“直达战略”的性质,时空关系已发生改变,单纯的空间控制已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军事力量的战略预置已没有实际意义。不可否认,信息技术、虚拟网络等“异化”了人类“时空观”,信息资源的获取只需连接网络空间一个节点即可,无需考虑现实时空的限制。但对军事来说,信息要素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既没有改变“战争胜负取决于人”,也没有否定军事活动的时空依赖。在这样的条件下配置军事力量,绝不是那种粗放式、概略式、追求数量规模式的力量配置,而是基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精确配置力量、精准使用力量,它体现的是对以“时间换空间”为特征的传统军事时空观的超越与扬弃,是一种精准时空观下的力量配置。因此,瞄准战争与威胁的特定时空,进行力量战略预置至关重要。美国正在加紧实施的“睡莲计划”,其根本着眼点就是关键时刻的“激活”。近年我军的战略投送能力虽然有很大提升,但与利益的全球广式分布、威胁的多元多向相比,仍然不足以应付,这种差距可以通过依托军事力量的战略预置进行弥补。

我军面临威胁多方向、连锁性,使得军事力量预置具有应对战争的可靠性。究竟打一场什么的战争,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还取决于对手。历史警示我们,往往不是判断的主要威胁方向先出事,反倒是次要方向先出事。这要求我们从加强军事力量战略布势来搞好妥善应对,搞好战略预置的总体研判,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协调发展,形成全局一体、互相策应的战略布局,克制战略“短板”与“盲区”,保持国家战略全局平衡和稳定,既搞好“现实态”军事存在威慑,又能备打赢之需,对抗威胁演变、管控危机升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