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三五”发展的整体观与人的发展主线(2)

论“十三五”发展的整体观与人的发展主线(2)

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

(一)“人民主体”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

人民主体的“人民”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人民主体”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提出,“每个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并称这是“新社会的本质”[10](P273)。恩格斯晚年在致卡内帕的信中强调,“除了摘出这句话之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11](P189)。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而且是人类共同文明的最高价值。

今天讲的人民主体与马克思“人的发展”之间可以并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了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笔者自1986年提出“人本经济学”课题申请后一直在思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位置在哪里”?经济发展的根本价值是见物还是见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年来中国以GDP为代表的物质财富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人的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却不同步(见图1)。图1中上面这条线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线,也可称其为GDP,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陡然上升;底线原本是两条,一条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线,一条是农村居民增长线,之后城乡增长指数趋同,合成一条居民收入线。虽然城乡居民收入线也在上升,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线”与“城乡居民收入线”两者离差很大,而且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以致形成了一个“剪刀差”。图1中上面这条线可称为“国富线”,下面这条线可称为“民富线”,反映了中国目前深刻的矛盾。

利益分配格局涉及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各方面对此颇为关注。笔者曾提出要包容国富与民富的思想。具体讲,就是要实现由“国富”到“国民共富”的转型。但在民富一时相对短腿的情况下,根据“十三五”期间着力“补短板”的精神,应强调“民富优先”。一方面,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两个同步”;另一方面,在社会各群体之间,通过“提低、调高、扩中(未来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以及采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使穷者不能再穷、富者可以合法致富并予以调节,同时扩大中产阶层,最后达到社会共生、共存和共富。

图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指数的对比

常修泽:论“十三五”发展的整体观与人的发展主线

注:GDP指数和居民指数均以1978年为1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二)准确把握“人”的三层内涵,特别是在共享发展时防止把人的内涵狭隘化

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涉及八个方面的民生问题:公共服务供给、脱贫、教育、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健康中国及人口等。在探讨共享发展时,笔者建议把握“人”的真谛,准确把握“人”的内涵,防止把人的内涵狭隘化。对此,笔者在《人本体制论》中提出要从三个维度把握人的含义。

——横向上“全体人”,而不是“部分人”或“多数人”或“大多数人”,强调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共生(关于社会共生,笔者有三条建议:“穷人不能再穷,富人不能出走,中产必须扩大”[8](P1)。要补短板,一个也不能少,特别是脱贫工作。

——纵向上“多代人”,而不仅局限于当代人。注重代际公平,下代公平,给草根阶层提供上升通道。

——内核上“多需人”,而不是“单需之人”。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特别强调包括人的尊严在内的“高端人本”[4](P1)。

(三)把“人的发展”红线贯穿五大发展理念的体系中,防止“物本位”和“官本位”

传统经济学存在两大问题:权力本位——政府主导型,根本问题是把人看成执行上级意志的工具;物本位——GDP崇拜。在GDP崇拜——投资驱动型——政府主导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我们以追求GDP增长速度为首要目标,这促生了“投资驱动型”模式,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政府主导型”在作怪。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今天,物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抛弃传统的“物本”和“官本”思维,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人本型”针对的是“官本型”,即权力本位,或者叫“权本型”;第二,“人本型”针对的是“物本型”。只有克服“物本位”和“官本位”,人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