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驱动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2)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驱动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2)

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创新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创新发展理念的确立,既要有国际大局的宽广视野,又要有国家大局的自我审视,既要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发展格局出发,又要从我国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有赖于创新驱动做出研判。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最为关键的是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不足的就是创新意识不够强。“山寨”行为往往大行其道、“山寨”产品充斥于市,这与我国的大国形象极为不称,与党中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度不符,已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国国内发展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党将创新定位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真正发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引擎作用。

协调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理念的确立,有赖于科学、客观、全面地认识和总结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平衡、和谐发展的诸多问题和障碍。当前,就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而言,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已位列前茅,并日益对国际事务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相比,尤其是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尚未形成自身独具优势的整体竞争力,并且人均资源占有量、收入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比例结构不协调,其中弱势短板的部分大大影响了我国整体功能和综合效应的发挥。因此,党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通过促强补弱,发挥整体优势,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

绿色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要求我们反思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副产品——空气、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枯竭,开始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生产与生活环境,并有不断恶化之势。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表明党在“十三五”期间,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采取各种措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开放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开放发展理念的确立,既是党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有益经验的总结,又是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经济社会获得持续发展做出的客观判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经济为支点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对我国“走出去”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继续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努力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总体水平。

共享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共享发展理念的确立,要求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理应公平享受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共享发展理念表明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立场和原则。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体会到公平正义,以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