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最重要的基础。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治理难题。一是原有的行政体系与群众的需求脱节。居委会行政任务负担过重。尽管按照法律规定,居委会属于居民自治组织,但现实是居委会仍是基层政府指令的执行者,居委会成员的工资是政府支付的,所以,他们每天都在忙于完成政府指派的各项繁重任务,没有能力和时间组织居民自治。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街道委员会、居委会主要在完成上级政府指派的任务,本来应该是居民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忙于应付基层政府的指令,难以实现反映居民意愿、组织居民参与的职能。这导致基层治理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部分体制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社区发展的需要。例如老旧小区的空间布局亟需改善,明明是一些小的布局改变就可以满足居民的迫切需求,但是按照极其复杂的审批程序,这些有利于居民环境和生活改善的变化,由于会改动规划都不可能被批准。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如前所述,商品房小区越来越成为城市社区的主导模式。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育时间短,体制机制上的漏洞还很多。不少商品房小区的房屋质量存在问题。一些开发商卖完房子后,把后续的房屋质量问题推给物业公司,导致这一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开发商多数只参与前期社区房屋的建设,常常由于前期建设缺乏对社区基本服务的合理布局,导致后续的社区生活出现问题。开发商把后续问题推给物业管理公司后,造成物业公司与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紧张。总之,社区治理主体之间权责不清楚,功能碎片化,自治能力较弱。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要求,解决当前基层治理中诸多问题的途径是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三大机制协调起来。基层社区有着多元的积极力量、多元的资源要素,包括社区的积极分子、憧憬小区美好生活的房屋业主、基层的工青妇群团、各种民间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区网络群、社区微信群等等。共建共享就是要将多元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享有。总之,在党的领导下和政府的组织下,按照《建议》所提出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全民参与社会治理,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社会治理的任务。

(作者: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温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