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减肥” 简政放权地方探路

权力“减肥” 简政放权地方探路

审批改革推动权力“减肥”,责权下放消除“监管真空”,部分地区探索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新办法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进简政放权需要“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各地基层的实践探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京、沪、鄂、湘等地调研发现,不少地区政府围绕审批改革、放管结合、“互联网+政务”等方面,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在推动权力“减肥”、消除管理“真空”、重塑行政流程等方面效果初步显现,一些探索和做法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权力重组:集中审批推动权力“减肥”

政府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第二天,企业办厂所需的税务登记证、项目备案证、工业项目认定等六个证件在一个部门、两个小时内,就全部完成审批办结。以往这些证件审批办理,分散在工商、发改、税务等部门,全程办完耗时最少上十天。这是众泰汽车在湖北襄阳市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感受到的政府简政放权新探索带来的审批便利。

审批监管分散、办事程序繁琐、权力寻租普遍,是不少企业办事的普遍遭遇,也是政府简政放权工作难点。2014年9月,襄阳市在襄阳高新区试点成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将原本分散在数十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监管、执法职能集中在三个部门,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

以审批、监管、执法权力重组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发源于天津滨海新区。2014年5月,滨海新区将原来分散在18个审批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个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将109枚公章简化为一枚公章。

目前,河北威县、四川新津县、贵州贵安新区等地区都已组建行政审批局,移植审批改革经验。襄阳市在高新区试点的基础上,已在市级和9个县市区全部推广。河北威县县长安庆杰说,成立行政审批局旨在解决“公章四面围城、公函长途旅行”问题,促进投资和服务便利化,实现“重审批、轻监管”向“审批监管”两分离转变。

记者采访发现,传统的政务大厅,虽然各个办事窗口齐全,但由于属于职能部门派驻,多数能做的仅是资料“收取员”,具体审批盖章还得取回到原有部门。成立行政审批局后,即可实现窗口受理,后台立即审批,统一和简化归属同一个部门不同科室的审批环节和权力,不少审批事项耗时从以往的以工作日计算,到现在以小时计。

审批重组,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审批效率提升和人员精简。现在,襄阳高新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注册登记7家企业,1年企业注册量堪比过去7年平均注册量。据襄阳市行政审批局介绍,审批集中后只需要50个工作编制,就能替代以往300多号人承担的审批事项,人员精简幅度超过八成。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说,机构改革、责权重组,目的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场之手”,完善社会“自治之手”,将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创新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新合力、新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