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思想理论领域的热点问题(5)

2015年思想理论领域的热点问题(5)

热点九:关于互联网治理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的“四项原则”(即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和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学界围绕乌镇峰会和互联网治理的有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一是关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学者们高度肯定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演讲,认为讲话直面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问题,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基本立场,展示了中国对网络空间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学者们强调,国际社会应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学者们表示,中国是网络空间大国,在参与网络全球治理中,中国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的双重重要身份,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学者们认为,中国参与国际网络治理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大力发展网络核心技术,二要增强国际网络秩序规范制定上的外交能力,三要加强在网络领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

二是关于网络经济创新发展。2015年,“互联网+”在党和政府文件中多次出现,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创业岗位,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正强力改变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面貌。学者们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学者们指出,网络经济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也必须看到,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也存在着规则缺失、泡沫过大、网络欺诈行为频发等安全隐患,应深入开展网络经济创新发展研究,加强国家对网络经济创新发展的宏观指导。

三是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学者们强调,加强国内互联网治理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2015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网络生态进一步好转,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但同时也要看到,网上意识形态交锋仍然激烈。比如,一些人和网络媒体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问题,制造各种谣言,放大社会矛盾,煽动群众不满情绪;境外敌对势力插手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程度不断加深,一批背景复杂、整天抹黑煽动的反体制网络“大V”,与境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目标直指国家政权;一些网络黑恶势力正在形成组织化、集团化态势,对正能量网民进行人肉搜索、造谣诋毁,开展定向“狙击”“猎杀”,甚至线下威胁殴打,妄图阻滞网络正面声音。学者们建议,要高度重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要主动设置议题,勇于发声、善于发声,抢占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要严防“破窗效应”,严厉法律追究。对用心险恶的话题,应该露头就打,不能任其坐大。对于那些煽动群众对抗党和政府、丑化党和国家历史的各类媒体推手必须依法处置。

热点十: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全球治理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重大进展。围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等热点问题,学界展开深入研讨。

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国际关系。2015年,中国在重视周边外交和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同时,把大国外交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通过习近平同志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对英国进行专访等一系列的大国外交,稳定了中美关系,加强了中俄关系,提升了中英关系。学者们强调,在当前地区冲突加剧、国际协调不足的背景下,中美、中俄、中英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对处理21世纪的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们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多场重大国际活动和国际会议上深入阐释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既摈弃强权政治,又不以输出价值观为使命,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无论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等国内会议上,还是在博鳌亚洲论坛、联合国系列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国际活动上,习近平同志都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并在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延展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学者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超越了西方的联盟体系、霸权体系,关心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与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天下情怀一脉相承,展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东方智慧,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气派。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亲诚惠容的中国周边外交理念,还是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抑或是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无不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中国诚心实意谋求和平发展的诉求,表达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愿望。

关于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2015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双边合作,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契合全球发展和各国发展的实际。

学者们指出,当今世界,多数有关全球治理的机制和规则都是在二战及冷战结束后建立的,是当时世界形势的产物,但明显滞后于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现实,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新的全球治理结构应该充分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使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命题一脉相承。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融入现有国际秩序的同时,要积极参与推动改变不合理尤其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全球治理格局和体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