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程光泉:风险时代——个人从“知识”向“智慧”的跨越(5)

 第六,法律精神。国家通过的法律,汗牛充栋。纵观这些年普法时遇到的问题。一部新法通过了,就要求大家学习,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因为有一些法律和我们没太大关系。比如我从来不炒股,那些关于股票的法律和我没什么关系,我也听不懂。说万一哪一个人把我存折上的钱弄走了炒股怎么办?聘请个律师去办,我不办。

其次,我们通过的法律汗牛充栋,不可能全都掌握。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主张普法?当然不是。我们要普及的不是法律条文,而是法律精神。比如“法律保护弱者”,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法律精神。“法无明文不为罪”,这就是一种针对老百姓的基本的法律精神。就法律中没有规定不允许这么做我就可以做。说你觉得我做得不妥当,但是法律没规定我不应该这么做,我不违法。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掌握了法律精神,其实也就够了。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急救行业,这个行业有没有相关法律?如果有,那些法律条文我们要了解。所以,一个普通公民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法律精神、法律的实质,而不是法律条文。

最后就是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特别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最简单的是先回到常识。你告诉我一亩地可以产20万斤粮食,我怎么能信?常识告诉我,不信。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实事求是,过多地追求一些虚的东西。比如北京现在的交通状况。有一次星期天我去金融街,去了以后大吃一惊,就是从这个地方往西一直到西二环——空无一人。路上一辆车都没有,路边不会停一辆车,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带出现了空城,一个星期有两天空城,这是极不正常的。再想想,我们当年设计回龙观小区、天通苑小区时,白天上班时是什么状况?基本上和金融街这种情况差不多,白天空无一人。城市粗线条管理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简单说,交通的拥挤、人员拥挤,是这个状况吗?如果我们中央领导星期天到那儿散步,一看,北京条件很好嘛,哪里拥挤嘛?连车都没有,环境很好。的确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从知识到智慧的跨越

除了这些精神以外,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一个跨越——知识到智慧的跨越。我们常说,没有知识,不可能有智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仅有知识,不可能有智慧。当你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你就会发现,知识是基础,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成为智慧?当我们的知识具备了下面这些特性,我们基本算的上是当代社会一个有智慧的人。

第一,知识应该是融通的。当代人接受的教育都是专业教育,我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仅有专业知识,有时不要说应对专业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会觉得知识比别人匮乏。比如去丽江旅游,丽江往西北三十公里的地方,长江那一段还不叫长江,长江上游最大的一个支流叫金沙江,金沙江发源于青海高原,之后一路往南,到了丽江十五镇,之后突然掉头向北,在云南和四川之间劈开一条血路,然后又汇入了几条河流才成了长江,上游还不叫长江。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这个地方聚集了大量的部队。干什么?就是为了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保卫滇缅公路。当时国民党的情况非常危急,一路从南京退到武汉,然后退到重庆。可是从昆明起飞的日军飞机可以直接轰炸重庆。当时留了唯一一条国际通道,被称之为“国民党的生命线”就是滇缅公路,那是国民党获得国际物资的唯一通道。但是日军可以轰炸那个地方。日军从孟加拉湾上岸,然后一直打,打到哪儿?打到怒江边,这边就是金沙江,那个地方三江并流。如果越过怒江,就可以直接抄国民党后路灭掉重庆。就在那里,国民党设重兵死守,把日军挡在怒江以西,然后打过去,派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来去印度,给国民党开出一条生路来。

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方圆不过30公里的范围内,为什么?我们今天不用告诉大家答案,是因为没有一个学科知识能给你这个答案,你需要懂得军事、地理、历史、水利、气候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才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二,知识应该是流动的。确实有许多人读书很多,但是有人说,读书再多,也不过是“两脚书橱”。为什么?因为那些知识在关键时刻调动不起来,没有用到,所以知识是死的。要想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知识一定要是流动的。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