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永远年轻——专访总政歌舞团男中音歌唱家郑允武(4)

摘要:歌曲是时代的印记,主旋律歌曲对于塑造社会的精神面貌、凝聚国家的人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首首传唱四方的经典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斗、自强不息。传播正能量,我们永远在战斗。宣讲家网特别策划推出了“唱响中国旋律”系列访谈,为历史留音,为时代放歌,为梦想加油!本期嘉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郑允武老师,将与您畅谈他的正能量歌曲之路,并与您一起鉴赏《祖国颂》《咱们工人有力量》《最美不过中国梦》等主旋律歌曲之美。

郑允武:是。不光我们唱,广播也经常放。“咱们工人有力量,嗨,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当时我下乡两个月还是三个月的时候,被选调到机务排了。

主持人:您学的是开拖拉机。

郑允武:学开拖拉机。当时一般的拖拉机,我们叫东方红(54型、75型),我开的那个可就大了,叫斯大林100,那叫大型车,就是100马力。

主持人:这么大的马力。

郑允武:对,我们当时小修的时候都是在连队里,大修要开到团里边,有修配厂。我们也是穿工人的工作服,当时我们叫学员。我们大修的时候,还真抡锤,我记得我当时就一边抡大锤一边唱着这个歌“咱们工人有力量,嗨,咱们工人有力量”(唱)。

 主持人:所以这些歌曲,可能我们觉得从表面来讲,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其实对我们社会是有帮助的。不管在曾经的那个年代,还是我们现代。现在类似的能够起到同样作用的歌,您能够想起来吗?

郑允武:您还真问着了,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这几十年来,反映咱们工人阶级的歌曲,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歌曲太少,甚至我都听不着。虽然我是一个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但是我也很关注这方面。后来我就发现了一首歌叫《工人的手》。我一看见这个歌词,特别是它这旋律,太好了,我就把这个歌演唱了。我觉得(这首歌)完全赋予时代感,歌词把现代化、高科技、信息化的东西,全部都带进去了。

主持人:是什么样的词,让您有冲动特别想把它唱出来?

郑允武:它的着眼点是什么?他是一只手,拿这个手来引出咱们工人伟大的创造力。我觉得咱们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也经常关注新闻,据我所知,就是咱们现在特别缺乏的是高级技工,在某种意义来说,可能比科学家还缺。

主持人:(工人)是能实践的那个人,最终实现生产的那个人。

郑允武:不管现代化程度怎么高,比如咱们的卫星,它最尖端的部分,都得靠人去打造。比如焊接技工,有的特别难的,高级技工特别需要。

主持人:包括您刚才说的,特别高科技的卫星,卫星上面的某一个芯片,好像是头发丝几千分之一,我们以为这么精密的东西是电脑做的,其实是科学家用手去一点一点磨到那个程度的。

郑允武:对,特别是卫星,它那个空间非常金贵,包括宇航员个儿都不能太大,因为换算起来就是多少钱,所以说飞行员都不能太高、不能太胖。所以它精密的部分都得靠人去完成。你看咱们这个歌唱的,“一双手能让平地起高楼,一双手能让大漠有石油,一双手能让黑夜放光明,一双手能让卫星天际游,工人的手改天换地的手,磨出的是层层老茧,收获的是丰硕金秋”。第二段“一双手能让大陆通全球”,你看咱们现在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的多么迅速,咱们出去坐高铁,还有高速路,那简直纵横交错。这个路发展得太快了,令世界惊叹,包括咱们的高铁,现在已经世界领先了,原来咱们知道日本、法国的高铁。

主持人:一说新干线都是日本。

郑允武:是,看不起你,还有法国。现在咱们已经是领先了。“一双手能让大地舞绸,工人的手,创造辉煌的手,托起的是锦绣河山,谱写的是时代的风流”。它有革命的浪漫主义,所以我一看到这个词,再加上那个曲子,“一双手能让平地起高楼,一双手能让大漠有石油”,多好。

主持人:听完那一首《工人的手》,描绘了近些年我们祖国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这也得益于我们好的政策,还有好的领导,包括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您是不是有一首歌跟习大大有关,我没记措的话,歌名应该是叫《咱们习大大》

郑允武:歌名叫《咱们习大大》。

主持人:这个歌名,我觉得听起来好像跟以往都不同,这么亲切地称呼咱们国家领导人,而且还放在歌名了,对这个歌我们很感兴趣。

郑允武:因为习大大上台以后,给人一种很亲民的印象,干了很多实事。所以,有歌颂咱们领导人的歌曲,我觉得是很正常的,过分地个人崇拜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歌颂我们的领导人,他做了很多实事,受到了人民的拥戴,我们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为什么不能去唱这首歌呢?但是这种歌曲确实挺多的,我也很挑剔歌词和曲调。

主持人:我很好奇,这个歌词会是什么样的呢?

郑允武:我研究了一下这个歌词,不光是这首歌,歌词有两大类,一大类是以虚的词去体现实的意思,还有一种词是用实的词,就是很实实在在的词来表现实实在在的事。

主持人:具体的事。

郑允武:我觉得习大大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干实事,他上任以来,做了很多实事,所以到我手里的歌颂咱们习主席的歌挺多的。我挑来挑去,对这首歌我是一见钟情。因为什么?他的切入点是非常直接的,直奔主题,是什么主题呢?不是一个空洞的方针政策,是他干了什么事。所以说这个词非常朴实,我一眼就看中了,你看他怎么写的。

主持人:分享一下。

郑允武:这是一个很年轻的作者写的,我觉得挺好,他说,“总是心系山区的土地长点啥”,就是关心农民嘛;“总是念叨学校的孩子还好吗”,多亲切,这是关心第二代教育问题。然后他说“走出新华门,来到村嘎达”。

主持人:从中南海来到一线。

郑允武:他是调查研究,不是光听报告、看报告,是干实事,要第一手资料。“笑容可掬,深入民间下去把话拉”。真正的和老百姓、普通的农民去拉家常,去问寒问暖,去问你的实际情况。这个词非常真实,说的都是事,没有一句空话。

第二段是“总关心进城的农民缺点啥”,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随着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现在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的人口。咱们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很多农村人口都来到城市,所谓的打工。“总是关心进城的农民缺点啥,总是惦记下岗的工人还好吗,走出中南海,来到村嘎达,平易近人亲民,百姓传天下”。就这么一个词,曲调也很亲切,原来他是按照歌手的感觉写的,我觉得歌词,包括曲调,我用美声唱法来唱也很好,很亲切。

主持人:让我们来听听。

郑允武:“总是心系山区的土地长点啥,总是念叨学校的孩子还好吗,走出新华门,来到村嘎达,笑容可掬身深入民间把话拉”(唱),这一段歌词很亲民,我就是看中这一点了。我觉得我们美声歌者在艺术夸张的基础上,还得亲民。

主持人:接地气。

郑允武:接地气,要把这两者结合,还得唱出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感觉,这就是我的体会。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