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效与思考(2)

北京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效与思考(2)

三、进一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抓重点、求突破

虽然,近两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因此,未来应在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通过公共政策引导更好地体现市场机制作用。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进行的,单纯的行政手段在很多领域行不通。同时,北京独特的资源优势,也使得各类要素向北京集聚的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单纯依靠市场途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难度同样很大。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通过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调控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本性作用。

国外很多大城市也通过出台政策引导中心城区产业外迁,如巴黎对市区迁出的占地500平米以上的工厂,给予60%的拆迁补偿费用。非首都功能疏解,要加强政策创新,进行很好的政策组合,减少疏解地的“阻力”,提高承接地的“引力”,增强疏解对象的“动力”,形成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合力”。比如,研究设立非首都功能疏解专项补偿基金,对疏解各类主体在成本补偿、经营过渡期资金补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建立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共建园区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共建园区税收分成、GDP核计等方面的机制,更好地引导北京产业资源向天津和河北疏解。

二是积极创造软硬条件,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强力支撑。疏解非首都功能面临的困难较多,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条件短板”:(1)北京轨道交通体系不尽合理;(2)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水平落差过大。未来,要集中力量加快补足这两个“短板”。一方面,加快市郊铁路短板建设,完善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硬条件。目前,北京中心城交通承载力不足,小汽车、公共汽车交通为主造成路面交通严重拥堵,加之没有强有力的市郊铁路体系,北京市郊铁路运营里程仅为伦敦的1/34、纽约的1/28、东京的1/7,使得中心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力不强,新增外来人口只能通过“摊大饼”的方式沿着中心城向外蔓延。因此,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把硬件条件做起来,尤其是市郊铁路建设。

另一方面,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中疏解,缩小公共服务落差,形成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软条件。目前,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落差大。北京和天津高考一本录取率是24.33%和24.52%,河北只有9.03%;河北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医师数分别为北京的1/3和2/3。北京对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明显。据霸州、曹妃甸等地的科技型企业反映,由于北京对高端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企业新招人才在两年内已流失70%。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必须缩小京津冀公共服务落差,根本出路不是要降低北京、天津的公共服务水平,关键是要解决户籍、高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瓶颈约束,通过名院建分院、名校办分校等方式,加快推进北京优质服务资源集中疏解,提高河北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处理好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的关系。目前,津冀承接北京功能疏解的热情很高,河北有11个地级市、172个县、市区,加上天津的16个区县,能够与北京对接的行政区至少有188个市县区,遍地开花,是不现实的。同时,北京公共服务资源也是有限的,区域交通建设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能呈分散式外移。现阶段,非首都功能疏解不宜过于分散,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选择几个距离适宜、规模适中、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重点对接,集中疏解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非首都功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承接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疏解吸引力,尽快形成疏解效果。综合考虑北京现有城市规模、高铁技术以及周边城市空间区位、资源条件、城市配套等因素,可以在北京周边50-90公里范围内,特别是沿着铁路干线,选择基础较好的3-5个区域集中对接,打造一批承接北京功能疏解的特色新城、卫星城或“微中心”。

四是科学有效使用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后所腾退的空间资源。要加强北京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后腾退空间资源的管控,一方面要坚决防止腾退空间功能和人员再集聚,另一方面北京空间资源有限,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让空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对腾退后的空间将主要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适度发展“高精尖”业态。

五是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统一起来。疏解非首都功能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引导非首都功能向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疏解,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协调机制,围绕四类非首都功能,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专业化对接平台建设,如共建专业园区、启迪孵化器创新合作平台,搭建批发市场转移合作平台等。同时,加快承接地环境建设,解决水土不服问题。通过缩短审批时间、确保政策及时落实等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建议加强京津冀三地产业政策对接,协调解决企业转移中遇到的用地指标、环保指标、资质认证等实际问题,提高企业跨区域布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