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压岁钱” 不应那么粗暴(2)

对待“压岁钱” 不应那么粗暴(2)

 

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妥还是不妥?

近年来,从媒体报道来看,因压岁钱被父母没收,导致子女极端抗拒的事件时有发生。除了孩子赌气出走,还有向法院状告父母或拨打110向警察求助等。这虽然只是少数个案,但警示家长对待孩子的压岁钱不可小觑。

有的家长认为“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天经地义:“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给他钱就会乱花”。这样的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孩子的过激行为很有可能就是源自家长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父母把压岁钱当成额外收入加以“霸占”的做法不妥。

专家表示,作为一项传统民俗,红包承载着亲情和友情,家长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会造成亲子间的一种不信任感。而一味不让孩子接触钱,只会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从法律角度看,不满10周岁的孩子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也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如接受赠与等。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智力范围内进行购物或其他处分压岁钱的活动,家长不能完全剥夺孩子的这种权利。也就是说,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确实有权替孩子管钱,但如果打着代为保管的旗号,把孩子的压岁钱给“充公”了,这种做法是违法的。

一般来说,小孩子还是愿意把压岁钱交由父母保管的。问题是,当他们想消费时,可能会与父母意见相悖,从而引发矛盾。比如,报道中的小聪想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因价格太贵,遭到父母拒绝,他觉得父母不讲信用,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赌气出走。

因此,家长不能以自认为合理的借口,阻止孩子消费。应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耐心教育,尊重孩子意愿,多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压岁钱。可以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适时进行“惜财教育”,引导孩子学会理财、助人和感恩等。让孩子明白,压岁钱不是从天而降的一笔“横财”,在你收到一笔压岁钱的同时,父母也会有付出。压岁钱不可随意挥霍,放手乱花。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