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发力“科学加艺术”的中国造
2016年春节,一位消费者在微信中留言:“喝到了鸿运当头猴年纪念版的青岛啤酒,口感醇厚浓郁,猴年设计元素加上铝瓶质感,喝完有收藏的冲动,必须赞一个!啥时候中国造的产品都能从商品升级为艺术品,那会儿供给侧改革也就已经达成。”
面对消费者的鼓励与认同,作为供给端的企业深知,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需求永无止境,用“科学加艺术”的态度打造“好产品中国造”确是青岛啤酒110多年来赢得全球消费者舌尖选择的原因之一,也是未来持续创造新供给的关键。
孙明波代表指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在于使用价值,但仅立足于满足基本属性的商品一定过剩。新供给要追求“产品与消费者精神的对话,给消费者带来愉悦感的产品是好产品。而这种愉悦感不仅要看‘颜值’更要看‘气质’“。“颜值”就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整体外在感受,它包括品牌认知、包装设计、销售渠道、消费氛围、服务便捷化、性价比等;而“气质”则更多的是产品的内在品质及其独特性。
在一个消费者既追求“颜值”更看重“气质”的消费升级时代,新供给发力“科学加艺术”的中国造,是必由之路。对啤酒行业而言,不仅要把啤酒看作商品,更要看作是艺术品。啤酒酿造在多数人眼中是严谨、理性、有规律、有指标,这在青岛啤酒看来只是基础质量指标,这可以保证产品是合格的、放心的,但不被视为有生命的、有差异化的;啤酒酿造艺术则追求产品是有生命、有特色、有个性、有记忆的;青啤酿酒师追求的是身心与作品融为一体,而不仅仅是唯理性指标为上,只有这样的产品最终带给消费端的体验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创造价值的。提供中高端产品,不仅是企业在新供给下的新机遇和新作为;也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的保证。
“供给端追求‘科学与艺术’的并蒂花开就是在满足和引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新需求,也就是转型。啤酒尽管是一个讲究规模化的产业,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高性价比的需求就是供给端的转型命题。企业要保持规模效益的同时,搭建多品类平台,不断开发满足细分需求的产品、包装和服务,做到快速迭代;通过大数据研究与分析,依托平台创新,创造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新型购买方式、消费体验和营销模式等,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创新供给体系。要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就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激活创新活力,以创新发力 ‘科学加艺术’的新供给,为美好生活创造更多滋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多新动能。“孙明波代表指出。
齐抓共管“新供给” 惠及民生福祉
面对“需求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能力持续增长和高质量供给日益迫切”的环境,孙明波代表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助推中国质量管理进入黄金发展期,这不仅是经济“转型良策”也是“惠民红包”,民众对此充满期待。在“新供给”的转型中,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要齐抓共管,用市场的力量培育优质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市场具有天生的优胜劣汰作用,市场发育越成熟,对质量的配置、选择和促进作用越显著。
孙明波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外部动力来自于市场消费升级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而内部动力则来自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深化变革和创新实践,让消费者从消费升级的红利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提升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和支持。
因此,政府要通过顶层设计,一是以百姓需求为中心实施“标准化+”战略,让“标准化+”效应贯穿在各行各业,成为产业转型和供给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二是积极推动产品标准提升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推动产品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快结构调整,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向优质产品制造企业流动;三是强化行业龙头企业的主体示范作用,催生标准化的裂变效应,龙头企业通过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消费者提供品质高、性价比优的产品;四是全社会营造理性、良好的质量发展环境,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共享质量、形成消费“看价”更要“看质”的良好氛围。
“供给侧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惠及民生福祉创造了新期待。以市场激活、创新发力‘科学加艺术’的新供给,会将改革惠及民生的红利更好的释放,中国经济也将实现更加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孙明波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