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要“营养均衡”北京正在“瘦身健体”

京津冀要“营养均衡”北京正在“瘦身健体”

摘要:北京现在面临严重城市病,需要下大力气治理,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城市集聚的功能太多,对周边的一些功能、资源吸引力太强。打个比方,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和天津是“营养过剩”,但其他地区仍然是“营养不良”,要努力实现“营养均衡”。

“大城市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国家城市化的推进,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大城市病,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企、人口规模过大……”在全国政协大会中共界别分组讨论会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接受了南都专访。谈到政协工作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问题,他说,单纯依靠大城市来推进城市化,大城市是承受不了的。

“很多记者采访我,关心北京的城市治理,空气污染怎么治,交通拥堵怎么办”,吉林笑道,北京的发展要“瘦身健体”,自觉辐射带动周边协同发展。

谈政协工作

三地委员联名提交提案 通过提案办理进行落地

南都:去年京津冀三地建立并首次召开了政协主席联席会议,这个会议设立的初衷是什么?

吉林:这其实和政协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紧密相关,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过去政协的服务中心在本地,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许多工作需要三地相互协同。除了党委政府要协同,政协的履职也要围绕协同来开展。所以我们三地政协就搞了这么一个机制,统一调研、协商,给政府部门提建议。

南都:首次会议选了“交通一体化”这个议题,是出于什么考虑?达成了哪些共识?

吉林: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由三地轮流举办,举办的省市主要负责牵头,提出议题和方案,组织会议等。我们觉得,交通一体化对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有着先导和基础性的作用。城市和城市之间,要靠轨道相连接,所以提出了“轨道上的京津冀”概念。交通是最优先考虑的,虽然还有些障碍,如“断头路”等,但是经过努力可以解决。交通越“通”,效果越好。

南都:会议开完了以后,怎么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呢?

吉林:先是三地分别做前期调研、沟通,提出问题,在开会的时候集中建言谋策。最终由三地的全国政协委员一起联名,形成一个全国政协提案,通过提案办理的方式进行落地。三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也都会来参加。三地已经做了交通一体化的规划、确定了重点工程,有的已经实施,取得了成效。在观念转变上也有促进,原来交通主要考虑本地区,现在更多地考虑整个大的区域协同。

南都:这一联席会议会不会常态化?今年的会是什么主题?

吉林:以后每年都要搞,确定一个主题。今年联席会议将在北京举办,初步议题是协同推进区域创新、建立创新共同体。方案正在做,将在三地商量的基础上拿出一个最终方案,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举办。

谈协同发展

一个区域的发展 光靠一个大城市不行

南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而言有何意义?

吉林:北京是国家首都,是一个特大型的城市。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绕不过去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城市病”。依托大城市推进城市化,在有力支撑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南都:所以应该更多地靠中小城市来推进城市化?

吉林:我非常赞同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镇化依托中小城市来推进。一个区域的发展,光靠一个大型城市还是不行,应该构建城市群,大、中、小城市相得益彰。否则所有的功能、资源都聚集在一个城市,城市发展很快,但是容易得病。同时,城市周边的地区没有发展起来,这个地区的发展很难说是协调的。

北京现在面临严重城市病,需要下大力气治理,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城市集聚的功能太多,对周边的一些功能、资源吸引力太强。打个比方,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和天津是“营养过剩”,但其他地区仍然是“营养不良”,要努力实现“营养均衡”。

南都:在京津冀发展战略中,北京今后如何规划城市定位?

吉林: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要建设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要建设成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根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北京市现在正在重新编制总体规划,设定红线并明确城市开发边界,通过“瘦身”“健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谈功能疏解

产业疏解是当前重点 主要方向就是河北

南都: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目前进展如何?

吉林:有的功能放在北京也行,在其他地方也行,迁出去还能让其他地方发展得更好。现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是通过行政手段,特别是行政单位整体搬迁,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二是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让企业到新的地方以后有更大的发展,增强企业和单位疏解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政协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北京需要发展什么产业。

南都:有哪些产业要搬迁出去?

吉林:比如区域性的批发市场,迁到了河北石家庄等地。下一步,行政事业单位迁到通州,2017年会有阶段性的成果。产业的疏解是当前的重点,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疏解的主要方向就是河北。这条路实际上一直都在走,今年力度会再大一些。

还有一些中心城区的单位,可能要疏解到郊区,包括一些医院,会跟区县进行合作,缓解中心城区拥堵,又解决了郊区公共服务问题,资源均衡分布,效果可能更好一点。

南都:建设中的通州副中心,如何避免再次产生大城市病?

吉林:不少人都担心再形成一个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资源集聚的区域,市委市政府重点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正在规划,因为时间确实比较紧,局部已经开工。对于副中心到底应该怎么建,中央有要求,北京市政协各界委员也非常关注,今年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就是要高质量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力争在中心城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城市病”的问题要加以避免。

有些理念就需要调整,比如交通,我们的交通是路很宽,但路网稀。副中心的建设是不是可以更加注重路网密度的合理性,求多不求宽,这样车的分流和循环运行就能解决拥堵的问题。虽然有些功能要迁过去,但也不能聚集太多,要合理分配。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