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东丽区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培育选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先后有2人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1人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11人获得市级优秀志愿者称号。本版将全国优秀志愿者王静波、全国最美志愿者王友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影先进事迹材料和全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的有关情况以及经验做法予以刊登,以飱读者。
东丽区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雷锋精神,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全区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发扬光大。
区文明办举办“传承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各街道和相关单位干部职工到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参观,了解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区科委、区卫生局、区文广局、区体育局、区司法局、区环保局、区市容委、区统计局、区旅游局、交警东丽支队等在东丽公园举办“六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了科普宣传、文化推广、环保知识宣传,并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义诊咨询、体质监测、法律咨询、书法作品义卖和义务理发等多项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多份,免费义诊80人次,为30人义务理发,为100多人次现场普法,答疑解惑。
丰年村、华明、东丽湖、金钟等街道相继组织开展了“周日大集”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设置活动宣传区20余个,发放法律服务宣传资料、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金融政策、计生、妇儿维权等宣传材料3000余份,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理发、环保宣传、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服务2000余人次。“周日大集”志愿服务活动,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暖民心”为主题,以社区公园、广场为阵地,为广大志愿者搭建公益平台,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并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深化、细化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优质服务。
无瑕街道举办“学雷锋精神·展青春风采”文艺演出,舞蹈、魔术、诗朗诵等节目赢得阵阵掌声。活动现场,志愿者还向10名困难学生捐赠了学习和生活用品,希望他们能够努力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贵庄街道志愿者到詹滨里百岁老人张如海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房间卫生,与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需求,关心老人身体健康。志愿者们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爱社区空巢老人,为文明城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万新街道志愿者走进社区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及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失独老人和空巢老人的需求。组织开展学雷锋清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深入社区楼院、清捡白色垃圾、清除卫生死角,铲除“牛皮癣”、整治社区“脏乱差”,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号召居民群众自觉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团区委在恒星世界购物中心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美丽东丽”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推动美丽东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活动中,来自卫生、体育、公安、运管、国税、司法、公益组织等单位的志愿者结合工作特点,为群众提供了血压测量、义诊咨询、体质监测、禁毒知识宣传、政策法律法规讲解、自救互救知识等服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现场进行志愿者招募;来自天津民航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也参与到了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活动现场共招募青年志愿者50多名,发放宣传材料千余份。
区市场监管局志愿者为马三立老人园的老人们送去温暖。志愿者们有的打扫卫生,有的为老人理发,有的和老人聊天,使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区人民检察院在3月5日前夕,组织未检科志愿服务队到新立村小学开展阳光法制进课堂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护知识。
通过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全区干部群众奉献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扎实推进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全国优秀志愿者王静波
王静波,男,1940年3月生,张贵庄街詹滨西里居民,小东庄邮电所的退休职工。十几年来,他退而不休,在社区担任支部委员和楼长职务,并担任东丽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他是东丽区第一个劳模志愿者。2011年先后荣获“天津好人”、“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第三届天津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2012年2月被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志愿服务的倡导者。王静波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雷锋同志的同龄人,入党时正赶上全国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为此他50余年从未忘记学雷锋,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以雷锋精神作为行动标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自2015年东丽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充实调整后,他担任副总队长,负责组织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的义务理发、摄影摄像、网吧监督、文艺创作、文明出行等5支直属志愿服务队日常活动开展,至今他已带领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450多场次。
义务理发的推动者。他首先在社区组织成立了义务理发小分队,积极为农民工义务理发,向他们传递着东丽人的热情和关怀;深入社区为空巢老人、残疾人、优秀志愿者理发;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他还定期在东丽公园为附近居民义务理发;积极参加“周日大集”,把志愿服务送到全区各个角落。2009年当他得知滨海耀华中学有512名玉树灾区的学生后,便主动和学校取得联系为玉树学生理发。10年来,累计为群众义务理发11500多人次,现已组织了拥有30多名义务理发志愿者的队伍。
社区居民的保护者。王静波年轻时做过民警,对社区治安十分关注,凭借自己多年从警的经验,他主动请缨,成立社区义务巡逻队。清晨天刚亮,许多居民还在睡梦中,他就已经开始了早班巡逻;夜晚来临,在全家人齐聚一堂看电视、话家常的温馨时刻,他又拿起手电,开始了晚班巡逻。在重大节日期间,他更加忙碌,甚至放弃和家人的团聚,坚持每天到岗,风雨无阻。在他和巡逻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治安好了,居民生活和谐了。
少年儿童的守护者。他自发成立网吧监督志愿服务队,每到孩子们放寒暑假,他就带领队员们采取“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的方法,走进各个网吧,开展文明上网的引导和监督。为了让网恋的孩子远离网吧,他开班授课走上讲台,给孩子们讲述道德故事,鼓励他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文明小公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提升道德品质。经过他的努力,孩子们成了社区“快乐营地”、“少儿书屋”的常客。
全国最美志愿者王友田
王友田,男,1943年4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第三棉纺织厂退休职工,张贵庄街詹滨南里社区居民,任东丽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2003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来,累计奉献2万余个小时,跑遍了全区100余个社区。先后荣获“天津好人”、“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第四届天津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2016年2月被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志愿服务的领头人。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管理,2015年东丽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成员进行充实调整,由16支直属队700名志愿者组成,王友田担任副总队长,负责组织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的漫画宣传、道德宣讲、文明督导、书法篆刻、邻里守望5支直属志愿服务队日常活动开展,2015年至今他已带领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500多场次。
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王友田积极组织书法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举办书画展,传播传统文化。10多年来,他用“热心”和“爱心”带领书法志愿者参加东丽区“六进乡村(社区)”送福下乡、“周日大集”志愿服务活动等1000余场次,为群众撰写赠送春联、名言警句等书法作品10万余幅。他倡导开展“人人献出一点爱、书法作品大义卖”主题活动,募集资金5万余元,全部捐赠给贫困孤残学生等弱势群体。
维护秩序的督导员。王友田先后参加文明出行、文明督导、网吧监督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出行志愿服务中,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他用“恒心”和“耐心”坚持上岗执勤,维护交通秩序,劝导不文明行为。2013年老伴得了股骨头坏死,他在精心照顾老伴的同时,坚持义务奉献从未间断过,累计值勤1000多小时,为群众指路2000多人次,劝导文明出行500多人次。他常说:“能为社会做点事,我心里特高兴”。
道德宣讲的引领者。王友田还是一名道德宣讲员,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孝道文化”、“争做文明市民”等为主题的宣讲任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他常年深入社区和街、村进行宣讲累计300多场次,受益群众数万人次。很多群众遇到难题就经常电话咨询他,每次他都竭尽所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影
张影,女,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督警衔,公安东丽分局金钟派出所民警,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个人嘉奖两次,先后被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天津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天津市优秀志愿者、天津市优秀人民警察、天津市公安局津门女卫士、爱民模范、最美服务之星、东丽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孤寡老人的“好女儿”。七年时间,她默默奉献,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不管酷暑严寒,她都风雨无阻地帮助宗大爷联系医院报销、更换养老院、资助现金、年节看望、给老人送去应季的衣物和食品……一直到老人2012年走到生命终点,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爱的乐章。后来,老人的外甥女来津整理遗物时才从老人的日记里得知张影和老人这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父女情缘。如今,许多老人都把她当作女儿,许多年轻人都亲切地叫她“张姐”。这些普通而亲切的称呼,是对她最真诚的肯定,而她也在这些胜似亲人的感情中收获了无限的快乐。
困难群众的“及时雨”。她热心公益,经常自掏腰包,帮助接济生活困难群众,为基层群众交相关费用、买生活用品,但她从不声张,不图回报,始终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她几经周折,为退休离津职工陆增璘办理二代证并邮寄到他浙江老家;她不厌其烦,查阅档案近百册,为村民赵秀珍纠正错误年龄信息,帮助她每月增加了600多元的退休金,及时缓解了赵大娘的家庭困难;她慷慨解囊,为困难户苏立振垫付亲子鉴定费用,帮助这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申报落户,保证孩子如期上了幼儿园;她持续帮助残疾家庭一对子女维持学业,鼓励两个孩子正确面对困境,自强自勉……
平凡岗位上的“孺子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为辖区群众做了大量的工作,哪怕是办好每个身份证、整理好每本户籍档案,她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爱心自有胸中装、从警为民不能忘”的职业使命。她扎根基层,忠实履职,二十多年如一日,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实事,排忧解难。近两年来,共受理、办理各类户籍业务千余件,为群众解决疑难户口百余件,多年一直帮扶困难群众,持之以恒地向人民群众传送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