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早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国家。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国家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英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大气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最为严重,造成数万人因吸入空气污染物而死亡,患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起恶性环境事件,让英国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反思大气污染带来的恶果,为应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挑战,从定性走向定量,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缓解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为其他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宝贵经验。
制定法律法规,明晰标准取得实效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是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大气污染的法律,明确了具体做法和处罚标准,取得了初步效果。该法案提出内城电厂都需关闭,只能在外城重建;要求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以便于疏散空气污染物;要求改造居民传统的炉灶,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量,实现全民天然气化;冬季城市集中供暖;建立无烟区等措施。该法案实施第二年,伦敦的空气质量就有了显著改善。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对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要求地方政府重新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197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污染控制法》,明晰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对机动车油品中硫的含量做了明确规定。在这些法案的共同作用下,以伦敦为例,雾霾天数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975年的15天,到了1980年只有5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带来的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英国政府将治理重点从控制烟尘、控制燃煤转向控制机动车带来的污染。英国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1981年出台《汽车燃料法》、1988年出台《空气质量标准》、1990年出台《环境保护法》、1991年出台《道路车辆监管法》、1993年重新修订《清洁空气法》等,要求所有出售的新车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
英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英国经济在1990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增长36%,而排放量降低了15.3%。2007年英国颁布的《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6%、到2050年至少减少到60%,这些数字和目标具有法律约束力。
英国通过法律法规对空气中PM2.5的浓度进行明确规定。2007年修订的《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到2020年需将空气中PM2.5的年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道路等高污染区域不能超出这一上限。据2010年数据显示,大伦敦城市区的PM2.5年均值仅为每立方米16微克,达到了欧盟标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