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博士"王暾(3)

摘要:他是位“胆大”的博士,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放弃在奥地利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决定回国挑战自己从未涉及的领域,做中国人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他是位“骄傲”的博士,说起自己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底气十足,4年近万次预警,没有一次误报和漏报;他是位“有情怀”的博士,他常说:“我很幸福,我正用我的知识,回报我的祖国。”他就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创始人王暾,一位与地震赛跑的人。2015年10月,王暾荣登“中国好人榜”。

  

3.情怀:用我所学回报祖国、回馈社会是幸福的

2013年,北川电视地震预警正式启动,电视可弹出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2014年,ICL地震预警系统覆盖成都高新区全部公立学校,校园广播可播报地震预警;2014年,成都地铁启用ICL地震预警系统,如接到地震预警,地铁将减速到25km/h,并紧急停靠最近的站台;2015年,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在作战指挥中心安装ICL地震预警终端,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水平和能力……学校、社区、楼盘、高铁等等,ICL地震预警系统守护的范围越来越广,每一个普通人还可以通过下载免费APP“地震预警”,从手机获取地震预警。 

王暾相信科学的力量,终将让人类彻底跑赢地震。图片来源:成都文明网

2015年8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尼泊尔科技院联合建设的尼泊尔地震预警系统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这是中国地震预警产品首次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此前,在2014年,ICL地震预警系统还“出口”海地……谈到这些,王暾除了自豪外,更是幸福,他说:“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世界地震预警技术前进的每一步。能够在未知领域探索,用科学技术去守护人们的生命,我觉得畅快,觉得幸福!”

目前,王暾每天花费在科研上的时间,占据工作时间的70%以上,他还在刷新着自己创造的地震预警纪录,挑战每一秒的提升,可谓秒秒必争,“除了地震预警,我已经花了三年时间,在研究地震预报,我相信科学的力量,终将让人类彻底跑赢地震。”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