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贵:六旬“愚公”功在桑梓

张金贵:六旬“愚公”功在桑梓

三伏暑天,烈日灼灼,在贵州省凤冈县花坪镇通往关口村的乡村公路上,经常出现这样一个身影,一位60多岁的老人,手握锄头,肩背背篓,不时对这条乡村公路的破损之处进行填充修补。老人名叫张金贵,花坪镇关口村下寨组人,今年67岁的他已经自发在关口村周围修补了30多年的路,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关口村“活愚公”。

一名六旬“愚公”自发为村民修30余年,树立热爱家乡,功在桑梓的典范,坚持为村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修出致富路,方便百姓,不计报酬,用汗水和信仰铺就阳光大道,他就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代言人张金贵。30余年为家乡变化倾注心血,这既是家乡的幸运,也成为大家反哺家乡的一面旗帜。

78b0d0ef562247249c82c17b4639e265

图为张金贵老人。

“愚公”家乡修下爱心路。“要想富,先修路”这条路成为功在桑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愚公移山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这条路上,他手握锄头,割去杂草,肩背背篓,拿着铲子等工具,对乡村公路的破损之处进行填充修补……都见证了他用汗水背出的“爱心路”。就是这样,把14公里的泥泞小道修补好,堪称奇迹。无不让人称赞,如果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为人人,多点奉献,再苦再累的活都显得微不足道。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家乡哺育了我们,报效桑梓,如果人人都有建设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和行动,双手皆可创造“神话”。“众人拾柴火焰高”,如那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把家乡建得更加美丽、富饶,为家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添砖加瓦。

一辈子做好事的承诺,便是铮铮誓言。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青丝到白发的坚守是家乡与生命同歌,写满无怨无悔,家乡的变化就是他毕生的追求。“活愚公”是他自掏腰包把家乡的事胜过自己家的事来耕耘;“活愚公”是他修了通村路又修通组路,修出一条条家乡人人都走出大山的“爱心路”。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都应以张金贵为榜样,爱家乡,用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改变家乡,共同谱写一曲功在桑梓的赞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