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应“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供给侧改革应“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摘要:“供给侧”是指着眼于供给端和生产端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即对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投入方式、投入结构、企业生产成本、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对促进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高效配置的市场机制和制度的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通过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和高效配置。而从内涵看,可以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纬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它不同于西方供给经济学派所提出的改革,也不同于结构主义经济学思想所提出的改革,而是基于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对中国改革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是中国经济在新时期的一次探索性改革和思路调整。在此背景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

八大理论支撑丰富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八方面:

一、发展生产力理论:坚持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效持续发展。二、经济制度理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分配制度理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四、改革理论:坚持以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五、开放理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主动开放战略融入经济全球化。六、发展理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七、路径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八、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三个方面构成内涵架构

立足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逻辑,以及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诠释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通过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和高效配置。而从内涵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纬度:

“供给侧”是指着眼于供给端和生产端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即对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投入方式、投入结构、企业生产成本、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对促进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高效配置的市场机制和制度的建设。

“结构性”是指结构的优化调整,即立足于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和供需有效匹配,促进生产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结构等系列结构性问题化解,进一步释放错配资源的内在价值,有效提升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改革”是对原有制度改革和新制度的构建,即为了确保资源要素有效供给和高效配置,促进结构优化调整,对原来束缚资源要素供给、市场配置功能以及结构优化调整的制度进行改革创新,构建有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架构,三者是有机统一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供给侧管理和制度创新是出发点和立足点,结构优化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