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崛起,网络产生了一股重塑社会与时代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民众日常的生活习惯,而且为诸多失落的传统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场域。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正在变革着传统社会。目前,这些变革已经在释放令人难以估量的互联网“红利”。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也就是说,让互联网“红利”更多地以实利形态表现出来并普惠于民众,将是“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要旨。
首先,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信息共享的“红利”。移动客户端的兴起把人们实实在在地带入到了多屏时代,随时随地的“微阅读”成为潮流。网友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移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催生了移动自媒体的崛起。在自媒体时代,综合性门户网站的信息全覆盖再难满足民众需求,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共享“红利”开始以个性化、定制式的服务表现出来。在“精准”服务的同时,“大数据”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整合将向着“精”和“深”两方面发展,“大数据”信息共享的“红利”将随着自媒体的成熟与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落实越来越多。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政府部门要将恒河沙数、参差不齐的自媒体置于监管之中,并助力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如此方才能够使“大数据”信息共享的“红利”惠及民众。
第二,“互联网+”模式带来了产业变革的“红利”。如今,我们能够足不出户的通过手机在网上购物;付款时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出门时用嘀嘀打车、优步等软件约专车......这些生活上的“红利”都是源于传统产业的供给侧变革。此类产业变革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而兴起,其带来的便利不仅直接惠及民众,而且产生了良性的延展效应,对于活化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意义重大,例如,供给侧支付方式的变革撬动了我国庞大的网络消费市场;供给侧服务理念的转变激活了我国租车服务市场新业态。
服务业的变革仅仅是这条“链式变革”的开始。在现阶段,“互联网+”与传统产业链的融合已经开始超出探索启蒙阶段,并向全业态、全链条渗透。这意味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产业变革将从服务业向制作业延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作与自动化操作将会成为制造业的新常态,并最终会带来生产力的爆炸式增长。“互联网+”与民生领域的融合,为民生领域诸多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借助互联网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断体系;利用在线教学、远程教学实现校际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思路并已有人付诸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将会释放出海量的产业变革“红利”,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有更为显著的提升。
第三,电子政务带来了权力高效运作的“红利”。在4月19日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这表明在信息时代,要“下基层”就要“上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田间地头”,已经成为了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这一“亲民、便民”效应,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即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在贴近民众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力高效运作的“红利”,为民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管理和服务。相信,随着电子政务的日渐成熟,民众和政府将会彻底摆脱“跑断腿”、“办事难”的窘态,老百姓将会得到切实的实惠和便利。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民众有义务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同样也有权利共享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因而,各级政府要走好走正“网上群众路线”,如此方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让每一个民众在互联网中得到切实的利益与实惠。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