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摘要:《资治通鉴》究竟是一部什么史书?为什么毛泽东、周恩来这些杰出领导人如此重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张国刚教授从《资治通鉴》概说、精髓、讲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古文讲到白话、从历史讲到现实、从国内讲到国外、从理论讲到案例,娓娓道来,为大家带来启发心智的哲思。

张国刚

张国刚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504/888219.shtml

精彩论述:http://www.71.cn/2016/0504/888222.shtml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在座的所有听众,能够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资治通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经典是我们先人几千年探索的经验的积淀,我们中国之所以是中国,不仅因为地大物博,还因为有着悠久的文明。我们都很注重经典,如果没有经典就没有传统,没有传统我们就无法走到今天。

一、《资治通鉴》概说

《资治通鉴》是300多万字的大书,怎么汲取精华?如何从今天的角度来体会它里面的这些思想智慧?我先来做个定位,《资治通鉴》是本什么样的书,在中国的学术体系里,《资治通鉴》在哪个位置上。文、史、哲、数、理、化、政、经、法这些分类都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我们古人是分为经、史、子、集。经是儒家的经典,主流意识形态;子是诸子百家;集,是指文集,唐诗宋词等;史,可就多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对应的历史,每个生命都有历史,有既往发展形态,所以“史”很多。

恩格斯有一句话,“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当下和未来看不清楚,如果我们要了解当下,体察未来,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因此国学被称为经史之学。在经史之学里面,曾国藩是这么说的,“读书有两个门径,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修身是做人的,做人要读经典;经济,经邦济世,经济天下,要读史。现实的情况千变万化,你必须要有案例,历史就提供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案例。有了案例之后,才知道怎么去操作,否则你就是纸上谈兵。经史之学,“史”比“经”来说更贴近现实。曾国藩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经邦济世之书没有能超过《资治通鉴》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