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4)

摘要:《资治通鉴》究竟是一部什么史书?为什么毛泽东、周恩来这些杰出领导人如此重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张国刚教授从《资治通鉴》概说、精髓、讲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古文讲到白话、从历史讲到现实、从国内讲到国外、从理论讲到案例,娓娓道来,为大家带来启发心智的哲思。

2.唐太宗:用人如器

下面我讲第二例子,唐太宗谈用人。贞观元年,唐太宗的大臣好久都没推荐贤能之人,皇上就问为什么不推荐,这位大臣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哪,而是至今我也没有看见什么奇才异士,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人才。”唐太宗就说了一句话:“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代治理天下的难道都是从别的朝代借人吗?就是怕你自己不知道,你怎么能说世上没人呢?”唐太宗这句话讲得非常有道理,上世纪80年代讲用人之时,经常用他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用人就像用工具那样,用到长处,尊重人才,用他所长。而且,“用人之长,就容人之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你用人之长,容纳他的不足,没有毛病的人没有,都有不足,有缺点。我们不要选择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合体,我们要制度约束,让他天使的一面张扬,魔鬼的一面遏制,不要把人分三六九等,你也不是道德裁判所。这段话我们用唐太宗“用人”的话给它解读一下:

唐太宗临终之前,给他儿子写了个遗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谈“用人”的,他这么说:明主用人,就像巧匠处理木材一样,直的做车辕,弯的做车轮,长的做栋梁,短的做栱角。“智者取其谋略,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胆怯)取其慎。无论智、愚、勇、怯者,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把人分为智、愚、勇、怯,并不是分为三六九等,智者、愚者、勇者、怯者都是人才,关键是你怎么用他。智者,房玄龄是人才吧?毛病多着呢,尉迟恭、程咬金都看不惯他,都知道他怕老婆,但是他足智多谋。勇者尉迟恭去打仗,威风凛凛。胆怯的呢,胆怯的人打仗当然不行,但是谨慎,去管财务他不会乱来。愚的取其力干吗,智的取其力多好,都想找智者。那你就错了,智者有时候力气用不上。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之前最难受,魏征天天对他大哥李建成说:“你不把你老二干掉,你太子不保。”所以李世民要动手,他先找的是李靖、徐茂公,这两人文武双全,请他们参加“玄武门之变”,他们怎么说呢:“秦王殿下,恕不从命。”智者想得很多,他有价值观,杀兄逼父,赢了不好听,输了命都搭上。这时候就派程咬金去了,“玄武门之变”就搞成了。这叫“愚者取其力”。不过我们现在不叫“愚者取其力”,我们叫“执行力强”。

“知人者,兼而用之”,我们当领导的,不能用一个观点看人。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一定跟他的岗位,跟他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你让个研究生去当文员,他干得没劲,就不好好干,最后他委屈,你还不满意:“一个研究生这个事都做不好。”就是这个道理。怎么用人哪?一定要“用人如器”,锤子很有本事,那是对于钉子来说,那么对于布,就不如剪刀了。所以“用人如器”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时时刻刻应想着用人一定要放对位置,单位培养人才也是这样。

“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什么意思呢?“割政分机”的意思就是要注意人才的组合。人才在这种组合下,它不能发挥作用,在另外一种组合下,就能施展才华,互相配合得很好,这是领导应该考虑的。不是找个事让他做就叫用人,用人是要动脑子的。

我们刚才谈刘邦成功之道,唐太宗也谈他的成功之道。他说:“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五件事全是谈用人的问题,我用现代汉语给大家表达一下:

第一,取才胜己者(选比自己强的人),要恢弘气度,不按照自己的模式选人。如果部下不能超过你,那这个单位就出问题了。

第二,用人之长,弃其所短,这需要能识得真才,看人看基本点。

第三,贤不肖都要用,各得其所,什么人可用,什么人可信,心里要有数。

第四,容忍耿直顶撞者,要有大修养,这也是对基本点的一个判断。

第五,一把手不搞小集团,一把手搞小集团就没出息了,大家都是你的部下,不管亲仇疏远,一旦用之,爱之如一。

唐太宗讲的这五点,都是他的用人之术。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