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发展主线的“牛鼻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发展主线的“牛鼻子”

摘要:“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五章“发展主线”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陆铭:大城市应该发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作用】

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陆铭表示, 在美国的研究发现,每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就业可以带动5个其他行业的就业岗位,其中,2个是相对高端的服务业(比如医生和律师),而另3个则集中在消费型的服务业(如售货员和餐馆服务员)。换句话说,高、低技能的劳动力的比例大致就是1∶1的关系。相比之下,制造业对于就业的带动力相对较弱,一个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增加大约带动1.6个本地服务业的就业。相比之下,除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人口密集之外,中国的大城市未能像美国的大城市那样发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在美国,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相比,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的比重都比较高,而中间技能的劳动力比重较低。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上文所说的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高技能劳动者集聚在大城市后,既在生产里需要清洁工,同时也在生活里面需要家政服务员。但中等技能这部分的劳动者,“高不成低不就”,既难以跟高技能劳动者竞争,又不愿意做低技能劳动者做的服务工作,这些人相对来说不愿意到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去。这就是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情况。

【胡鞍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发展主线的“牛鼻子”】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教授胡鞍钢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五章“发展主线”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助力需求侧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齐凯君、梁丽辉:侧供给改革要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齐凯君,河北金融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梁丽辉撰文指出,城镇化是人口和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区域分布结构优化的过程,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这一过程的顺利推进,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释放经济社会活力。城镇化是工业化聚集效应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应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不能人为抑制、行政主导,也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应恪守权力边界,摒弃功利的实用主义做法。当前,既不能单纯把城镇化作为应对经济下行的灵丹妙药,更不能把农民工视作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接盘侠”,强迫农民进城上楼,而应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择善而从的自主权,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保证农民工“进得来”“融得进”“住得下”“过得好”。可以在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领域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机制,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资金、劳动力要素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