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俊:建设有道德的文艺

刘汉俊:建设有道德的文艺

核心要点:

■ 建设有道德的文艺,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鲜明主题和根本任务。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 中国精神是世代中华儿女奋斗形成的价值所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文艺承担凝聚天下人心、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着力书写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弘扬的“大道”。

■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欣赏文艺、评判得失,是人民的权利。提高人民的满意度是文艺的着眼点,也是着力点,具有道德力量的文艺才能赢得最广大的人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达。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放歌壮丽时代,赞美伟大人民,聚力光荣梦想,生发强劲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

文以载道,文因德立。建设有道德的文艺,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鲜明主题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他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这些重要论述鲜明地表达了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这一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这一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中国精神是世代中华儿女奋斗形成的价值所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立正义、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形成了中国精神的深沉内涵。从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亲和包容的团结精神、格物致知穷理的科学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到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甘忍受国难民辱,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形成以救亡图存、民族振兴为核心的奋斗精神,再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各有精彩,都是中国精神的绚丽篇章,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和与时俱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着力建设有道德的文艺,通过文艺作品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矛盾关系,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弘扬公德良序,树立新风正气,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特征。

二、关注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是文艺要承载的“大道”

文艺承担凝聚天下人心、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是文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文艺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强调文章乃“天地之心”、“自然之道”。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贯道”,这个“贯道”就是观社会所变、察人心所思,审前进之时、度发展之势,从而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无一不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时局变化的洞察力,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运动规律的思想力,对人类灵魂、社会心理、群体精神的引导力。

情感源自情怀,精品体现精神。16世纪勃鲁盖尔的油画《死神的胜利》、17世纪萨尔瓦多·罗萨的油画《战场》、19世纪初菲利普·卢泰尔堡的油画《阿尔卑斯山的雪崩》,用磅礴而精细的场面表达出人与灾难抗争的惨烈与苍凉,以精湛的艺术透视了人类的精神境界。没有饥寒交迫的刻骨体验,就不会有《国际歌》的深沉、有力;没有山河破碎的深切痛楚,就不会有《义勇军进行曲》的铿锵、激越;没有冲出阴霾的渴望翘盼,就不会有《红岩》的刚毅和《青春之歌》的无畏;家仇国恨,凝聚成《松花江上》的悲愤和《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追求与担当,谱写成《长征组歌》的坚定、执着与豪迈。博大、深沉、炽热的情怀,是文艺创作的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鲜明主题。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共产党人要践行的“天下大道”。奔涌的时代潮流、生动的实践场景、火热的社会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着力书写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弘扬的“大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