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

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

把优化网络环境与优化社会环境统一起来

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全新的话语系统。同现实相比,网络上的辩论总是很尖锐,也很激动,有时甚至很极端。当谩骂、粗暴、攻击、泼污、掐架、谣言充斥整个网络的时候,挑战的已经不仅是网络伦理的底线,还有现实法律的边界,损害的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本身,还有网下的社会和人。任何游戏都有规则,网络所释放的言行如果拒绝规则,终将会把自己变为“丛林法则”盛行的“暗黑之地”,并将最终影响中国现实社会的道德品质。优化网络环境,实际上就是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社会状态,不应从宗教和人的头脑中,而应当从它“所处的世纪”和现实生活中探寻。网络是生活的镜像,网络中的情绪表达,大多源于现实的困惑,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也总会在网上得到体现。生产力发展不起来,生活得不到改善,官僚主义严重,公平正义缺失,生态环境恶化,这些事关百姓福祉的问题都会在网络上得到集中反映。历史反复证明,解决思想问题的关键不是看掌握了多少媒体资源,而是看是否占领了社会生活制高点。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优越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打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在网上下功夫,更需要在“优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

把全党动手与发动人民统一起来

网络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而是事关执政安全的大事件。实践表明,经济建设搞得再好,也不能一俊遮百丑。人心的凝聚和政治的整合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但因缺乏沟通、引导而导致的误解对立也不少见。在网络世界中,不善于表达,就会被表达;不主动应对,就会疲于应对。习主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也必须构建全党动手参与的大格局。今天,我们党已经有80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是这个大格局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全党发力、全党作为,在热点面前不当“鸵鸟”,在难点面前不做“开明绅士”,才能凝聚起净化网络生态的强大合力。

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每一角落的今天,没有人能置身度外。确保网络空间清朗,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社会责任,需要每一个人投身其中、尽一份力。在互联网进入中国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正是得益于网民的自治自律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我国的互联网事业才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今天,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党必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网络治理的积极性,把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普通网民、网络大V、知识分子以及网络科技人才等方方面面力量调动起来,打一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的人民战争。而对于广大网民来说,也应遵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美德,珍惜网络空间带来的自由便捷和博大精深,做网络高德智士。政府有责任担当,媒体有专业操守,个人有道德底线,网络空间的乌烟瘴气才会越来越少。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