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正圆中国梦》 选载:“‘中国梦’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 选载:“‘中国梦’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摘要:如果“中国梦”取得成功,它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道成为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模式。许多认识到西方“普世价值”的危机,追求精神与物质发展新路的人们都将对“中国梦”着迷。

把民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是中国人而自豪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到底由哪些思想组成?让我们先从“复兴”这个词说起。在中国,“复兴”一词并非源自深奥的儒家学说,尽管该学说提出过实现战国时代大一统、建立强大帝国的愿望。它也不是在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中国时期,由康有为、梁启超和其他革命者提出的,尽管这一时期在清王朝统治之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复兴”思想出自一位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党人孙中山。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从革命斗争一 开始,就创立了“兴中会”。而“兴中会”这个名称中的“兴”字指的就是“复兴”。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又赢得了抗日战争(1931—1945年)的胜利。当时,民族复兴的思想非常流行。

“复兴”一词与那些同孙中山并肩作战取得1911年革命胜利的民族革命志士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胜利后,这一思想仍有追随者,南京每天都有数千人赴中山陵拜谒中华民国第一位大总统。事实上,孙中山的思想在毛泽东时代并不是很流行,那时推崇的是这位新中国奠基人的功绩和新中国意识形态。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中包含了三个核心要素,即民族、民权和民生。“民族”主要是指推翻清朝统治,使中国摆脱落后、软弱和民族屈辱。在1911年底推翻清朝政府后,1912年1月1日,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被其支持者们推举为首任总统,并很快举行了议会选举。因此,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两民”,即“民族”和“民权”。更为艰难的任务是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孙中山建设民主国家的尝试,被此后持续多年的国内战争打断。

动荡加速了人民寻求最佳发展道路的步伐。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同时涌现出许多社会主义团体和报刊,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俄国革命给予密切关注。在俄国内战尚未结束时,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国际的特使就已与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和社会主义团体建立了联系。1921年7—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1923年,孙中山再次领导国民政府。此时,莫斯科派出使节与之接触,其中包括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格奥尔基·契切林。孙中山在给他的信中说:“我非常关注贵国的情况,特别是贵国的苏维埃组织、军队和教育。”

此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人便开始前往莫斯科求教,苏联建立了很多培训中国干部的中心。苏联很快将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的重要作品和科学技术文献译成中文。布尔什维克思想和组织方式后来影响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很多年。尽管国共两党间很快产生敌意,但莫斯科方面仍持续为两党提供帮助。当中国抗日战争(苏联将中国视为抗击德日法西斯的“第三条战线”)结束后,斯大林把赌注压在共产党身上。1945年,在共产党控制的东北地区,苏联红军将其占领区内缴获的日本关东军武器转交给他们,这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与得到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作战中的地位。

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开始以“国父”孙中山的治国模板治理这一地区。实际上孙中山的一些想法与毛泽东本人的想法十分相似,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毛泽东显然受到孙中山“革命建设是非同寻常的,是加速前进的”观点影响。孙中山在其著作中曾多次表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和最有才华的民族”,中国有能力通过跃进式发展,赶超最发达的国家。不过,毛泽东并未遵循孙中山的临终遗训,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利益相调和”。

孙中山思想遗产被用于实践是在毛泽东去世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元老们接过权力后。“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推出和实施最初纲领时,便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实现了“民生”目标。在保持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邓小平及其继承者建立了自由经济模式,证明了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是对的。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吸收了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台湾发展的经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中“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快了中国的发展,而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战友,积极参与了“经济特区”建设。

如果说孙中山的学说在经济领域取得很大成功的话,那么孙中山的学说及其所建立的政党在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动员方面是否还会同样有效?2014年2月,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时说:“把民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一个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的堂堂中国人,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这不是无的放矢。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