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昭明:勇于承认人才资本的市场价值(2)

桂昭明:勇于承认人才资本的市场价值(2)

  “四个对接”突破体制机制藩篱

要推进人才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实现“四个对接”。

其一,科技人才同经济的对接。

《意见》提出,要“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这将有望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人才创新的主体。

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科技人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对接则兴,脱节则衰。推动科技人才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

其二,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的对接。

对人才绩效的科学评价是推进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的关键。《意见》提出,“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

中国创新创业科技人才评价应该把握的关键,是成果的创新性及由此产生的绩效。因此,首先要设计好人才评价各环节的机制,解决“为什么评”“评什么”“由谁评”“怎样评”“评价结果如何使用”等问题,填平人才资质评价的“陷阱”,避开人才绩效评价的“误区”,让人才达到与其“职业锚”相匹配的发展巅峰。

其三,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对接。

《意见》要求,要“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总结推广各类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这些要求的提出,有望推进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推进自主创新取得实效。

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许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各地人才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吸引人才集聚、孵化创新企业、孕育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人才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

其四,人才价格与价值的对接。

《意见》提出,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这些要求,将大大促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对接。

山东淄博有个村办企业,生产神舟飞船用的硅胶。这个村办企业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中国石油化工的百强企业。他们的人才战略有两句话,叫以价值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财富。该企业以柔性流动的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其工资标准一律按照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工资标准的5倍执行,同时为这些人才实行期权股权制度。十几年来,他们一共引进了几百名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创新实践,值得借鉴。

笔者相信,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之日,即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时!

(作者系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