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需要领导干部“在状态”

新常态需要领导干部“在状态”

俗话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同样,我们完成一项工作,若总不在状态,当然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近日,《人民日报》刊文称,“前不久,某单位召开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结束时,领导突然向参会的部门负责人发问:请问我局第一季度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具体工作措施是什么?结果不少人无法答全。”我们知道,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导致参会者对会议内容的不清楚、不明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在状态。这对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现实生活、工作中,领导干部不在状态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些领导干部存在回避问题不敢担当。眼里没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遇到问题绕道走,解决问题更是避重就轻,没有把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严重影响了改革发展进程,使党的威信在群众中受损。有些领导干部存在消极怠工应付了事。工作松松垮垮、拖拖沓沓、不思作为,大事小办、急事缓办、推诿扯皮,得过且过、草率敷衍、消极懈怠,本该推进的项目暂停了,本该完成的工作搁浅了,本该达到的标准降低了。以致职工群众反映“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不办了”。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不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动力不足,解决问题缺乏调查研究,思考问题不深入,不愿探索实践,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探索的积极性,缺乏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责任心。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懒政怠政履职不力。固守旧有思维定式,不敢锐意进取,不愿担当,出现 “庸政”“懒政”现象。同时,由于“利益”二字作怪,个别领导干部因无利可图而明哲保身,发生精神不振、履职不力、工作漂浮、效率低下、纪律涣散等为官不为现象,导致不能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能依法办事,背离清正廉洁,脱离群众。

482

这些“人在朝廷心在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太平官”等现象在一些干部身上尤为凸显,已成为“习惯性动作”,严重损坏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彻底铲除领导干部不在状态的恶土,净化领导干部队伍,树立良好干部作风新形象,需领导干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