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改革能为供给侧改革做什么(3)

财政体制改革能为供给侧改革做什么(3)

3.供给侧改革呼吁财政着力结构调控

一个经济体的财政监督机制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中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非常重要。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动力,而预算软约束有助于其融资能力,使得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动力变为现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这些问题亟待财政体制改革予以破解。

实际上,过去以需求侧为重点的财政宏观调控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全国31个省数据的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在经济放缓期采用的是反周期的扩张性调控;而在经济繁荣期所采用的则是顺周期的财政政策。这样的财政政策不利于熨平经济周期,其背后的财政体制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从财政支出结构看,在经济放缓期,基建支出扩张效应最大;在经济繁荣期,行政管理支出扩张效应最大。短期财政政策顺周期问题制约宏观调控效果,加剧了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矛盾。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调控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总量调控就是调控财政发债规模,货币政策中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贷款的行政指标控制,这些都是总量控制。但问题是总量调控往往在调控严厉的时候首先受影响的是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一旦压缩贷款就可能出现保国压民、保大压小等现象,这样将导致就业更加恶化,且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当前,应着重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注重结构性调控、跨周期调控,兼顾短期经济波动和中长期经济发展。

针对目前财政预算体制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几个方面推进改革。一是真正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批、修改和监督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更加偏向供给侧结构性方面,发挥财政政策结构性工具的作用,兼顾短期经济周期和中长期经济发展。三是在“十三五”期间内彻底清理所有未纳入预算的各种体制外收费。四是适当提高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公共预算的平均比例,进一步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时,适时启动向社保划拨上市国有企业股份的试点,作为中长期社保资金缺口的有力补充。

此外,“营改增”目前已经全面铺开,改革会影响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深化税改,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自主发展力量,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同时,进一步扩大市政债试点,打开作为“正门”的市政债发行,避免地方政府过度依靠卖地收入和城投债等“偏门”发展当地经济,带来财政和金融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