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2)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没有生态安全,人们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精神享受,甚至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2014年,74个重点城市中仅有8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全国地表水近10%为劣Ⅴ类,I—II类水质比例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一些地方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用水不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环境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关系民生大计,生态质量凸显幸福指数,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建设生态文明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开头描述了一个原本环境极其优美的美国中部小镇,“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然而,由于大量施用农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一切都开始变化,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最后“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地”。她指出:“上述的这个城镇是虚设的,但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城镇的翻版。”这些教训时刻提醒我们,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