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营养不良”需要城市用温情“滋补”

流动儿童“营养不良”需要城市用温情“滋补”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历史变迁中,有一群特殊的儿童,一直牵动人心,那就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被留在乡村成为“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和父母一起移居到城里,像被移栽的花朵。

不论是驻守乡里的留守儿童,还是随父母漂泊异乡的流动儿童,其实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令人揪心的痛。同样是需要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的年龄,却又同样面临着“营养不良”的残酷现实。

有人说,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他们的问题更容易解决一些。而事实真的会如人所愿吗?社会可以无微不至地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与救助,但却永远无法满足他们对父母亲情的渴望。缺少了父母之爱的滋养,他们还会茁壮健康地成长吗?

而相比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那些随父母漂泊异乡的流动儿童,他们的境况又将是如何呢?他们不仅能够生活在父母的身边,时刻接受来自父母亲情的滋养与浸润,而且还来到了父辈们向往已久并且赖以谋生的城市玩耍或就学,按理说,他们应该算是幸运的,也应该是幸福的。但事实真的会如此吗?这一朵朵被移栽到城市里的小花,会散发出应有的芳香吗?

从心理上说,他们,尤其是他们的父母是真的想融入到这一座座为之打拼、为之添砖加瓦、为之梳妆美容的城市里面,但事实上,想要真正的融入城市中来,摆在他们面前的沟沟坎坎又实在是太多了,有些甚至根本无法逾越。诸如,户口迁移问题,异地就学问题,居无定所问题,社会保障福利问题等等,有了这些冰冷坚硬的条件的束缚与限制,似乎就已经注定了流动儿童当中的绝大部分,都将跟他们的父母亲一样,永远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从情理上说,这似乎很不应该,也很不人性。但若从城市地方法规所约定的条款上讲,却又是那样的理所当然。但是,不得不说,恰恰是这些冰冷而坚硬的条款让我们的城市失去了其应有的海纳百川的情怀与温度,并顾自板起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生冷面孔。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敞开胸怀,去热烈地拥抱那些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也为我们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打工者以及随他们一起进驻城市的孩子们呢?被“边缘化”的现实不仅伤害了打工者以及流动儿童的心灵,也丑化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灵魂。假若有一天,这些曾经怀揣梦想到城市里来淘金的打工者们真的疲惫了、失望了,也彻底厌倦了在城市里打工这种不但看起来低人一等而且丝毫也看不到自己和孩子的前途跟希望的乏味生活,并义无反顾地领着他们的孩子回乡去了,那么,我们的城市还会像现在这样整洁、这样繁华、这样舒适吗?

501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是大家共同建造的美好家园。不论是原住居民,还是外来人口,只要工作或者生活在我们的城市里,那么,从实质意义上说,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如果我们的城市仍然难以下定决心去改变以往那种既要依赖于人却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面孔,迟早有一天,这些流动儿童将跟随他们的父辈一起无可奈何并且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更是城市发展的希望。也许在我们今天将其拒之门外的流动儿童当中,将来就会有人成长为掌管这座城市命运跟前途的县长、市长甚至是省长。我们何不现在就舒缓开紧绷着的城市神经,张开宽阔温暖的城市臂膀,并且将那些冰冷苛刻的城市管理规定一股脑地从窗口扔出去,用一些充满关怀与人性的制度去拥抱他们,温暖他们,用城市的温情去滋补他们因长期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而造成的“营养不良”,也为我们未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埋藏下一个充满希望的伏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满),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