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2)

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2)

“一带一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催生出三大机遇

谢栋铭表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出口商定价能力上升,未来人民币通过经常账户输出境外的模式可能会出现改变,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是必然趋势。中国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世界对中国经济有信心,人民币就更容易被接受为储备货币。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催生出三大机遇:首先,随着“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实,双边贸易和投资对人民币的需求将持续攀升;其次,“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愿望强烈,但资金实力偏弱,特别是在重大战略性项目中的资金筹措能力不足;第三,在贸易与投资结算、跨境融资等领域,将催生出更广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

程军建议,商业银行首先应结合企业“走出去”需求,完善机构设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银行同业往来,扩大对企业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其次,运用资金交易、保值避险等产品服务及风险管理工具,帮助境内外企业规避使用人民币的交易风险,提升人民币的接受程度。特别要做好大宗商品交易的服务,针对不同的交易商品特征和市场特征开发配套的人民币结算、套期保值、风险规避等一系列服务;最后,推进人民币与境外各国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降低使用第三国货币的不利影响。

目前,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品种仍然较少,规模也不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在国际贸易中的规模和比重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人民币在各国官方储备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弗朗索瓦·格兰德对本报记者说:“今后,除了加大人民币在中国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以外,还要更注重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间的主要使用货币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庆对本报记者表示,人民币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政策制定要受到金融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监督,“这将有助于维护政策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本报记者暨佩娟、俞懿春、吴刚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