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信心继续成为亚太经济的引擎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走势受到各界高度关注。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将就此一蹶不振,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此,习近平主席用“四个没有变”讲明中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即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充分展示了中方的高度自信。这份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中国“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习近平主席结合《建议》,用五个“更加注重”系统阐述阐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
更加注重“效益质量”。中央决策层不再强调超高速增长,未来更不会为了追求速度而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强调“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这些举措和办法不仅包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还有“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等。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中国经济体量大,发展劲头足,但在发展中有一个很大的“短板”,就是“创新不足”。因为创新能力不强,中国不少行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例如,苹果手机虽在中国工厂完成生产,但核心技术属于发达国家,中国企业得到的附加值只是整个手机价值的零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亟须依靠创新爬坡过坎。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上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公平公正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多次提到公平: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做大“蛋糕”很重要,怎么分好“蛋糕”更重要,这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强调,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新机制,“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帽”。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过去发展,谈经济利益比较多,谈环境保护、绿色低碳比较少。谈眼前效益多,谈长远发展少。因而,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也伴随着巨大的环境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已经开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习近平主席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示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更加注重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习近平主席在APEC上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未来还将开得更大。中国经济将会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也将从中获得更大发展动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