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过:“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过去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摩尔定律之一是,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将永远休息。
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智能社会,其广度和深度难以想象。这大机会时代,给千百万家企业公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企业一定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战略思维与实际行动。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企业要担当起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就一定要像华为那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创新创新再创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今中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有着许多有利条件。我们拥有世界最多受过良好教育的本国人口。2014年中国受过高中以上教育人口就达到3.83亿人,超过美国总人口;拥有8114万名科技工作者,与德国人口数量相当;有着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物质条件较为充裕;有着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可以合力加以协作攻关。更有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与氛围,不但包括科技人员、企业家、管理者的小众创新,还包括所有劳动者的大众创新。
我国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创新,切实担当起主体责任。
担当起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一定要加强思维的创新。思维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比尔·盖茨说过:人与人的差距,就在脖子上面这一部分。一家好企业,一定是思维不断创新的企业;一个好员工,一定是思维敏捷的员工。华为之所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正在于在任正非带领下,整个大团队思维一直不断创新,一直占领通信领域科技最前沿,一直处于“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最佳境界,为中国企业作出了极好的示范。所以,一定要引导企业全员不要轻易相信“只有一个答案”的结论;不要轻易相信“这不合逻辑”的结论;不要轻易相信“既成事实”的结论;不要轻易相信“要守规矩”的结论;不要轻易相信“太荒诞 ”的结论;不要轻易相信“自己没有创造力”的结论。必须使思维保持最佳状态。
担当起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一定要加强观念的创新。军事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界,生产未动观念先行。一定要明确:注入新的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资金的能量有限,观念的作用无限。改革在深入,观念创新无止境;企业要发展,观念创新无句号。改革伴随四化建设的全过程,观念转变就伴随改革的全过程;企业创新伴随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观念转变就伴随企业创新的全过程。当下的中国企业一定要构建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新观念;构建高品质的产品研发新观念;构建高效益的竞争协作新观念。
担当起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一定要加强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的是两个能力的提升: 一是企业技术再创能力的提升。《升级才能生存》中讲到“在多变的时代,企业最激烈的竞争是升级之争,不升级便是死亡”“只有升级才能生存”。技术再创,一定要注意专精,先专后精,精而更专。华为28年只做一件事,这就是专精的结果。二是职工职业再生能力的提升。要引导广大员工明确: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个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说浅显点,就是要有一技之长。俗话说,身有万贯财富,不如身怀一技。一技鲜,吃遍天。当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怀一技也是不够的。艺多不压人,技多不压身。应该做到:一技“绝”,二技“鲜”,三技“专”,这样才能“吃遍天”。 要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时一刻不能放松业务、技术学习,并且做到学有专长,成为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骨干或“尖子”。技能就是自己的光芒,职场就是自己的秀场!要倡导全体员工“精一专二会三”,做专家型工人,做“金牌”工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世纪的历史已经表明,中国企业创新起来,便改变了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中国已成为全球的最大生产中心。21世纪上半叶我们还将目睹,一旦智慧的中国企业不断创新起来,必将改写全球创新版图,一个新的全球创新高地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作者为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员、北京市委讲师团特邀报告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