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还是那双眼睛(4)

报告文学:还是那双眼睛(4)

摘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诗人和画家都极精细地描绘人的眼睛。三十六年前,著名作家周立波曾经这样描写过王震同志:“象八路军所有的身经百战的将军们一样,他有一双好眼睛,在原野里看得非常远。”

行军途中,杜鹏程在看书,看完一页撕一页,王震很奇怪。杜鹏程说:“司令员,你的书有牲口驮着,我们的书是自己背着,背不动哩!”

“这是《安娜?卡列尼娜》呀,太可惜了!你放到我的马袋子里去吧!”

1948年8月的一天,王司令员正坐在马上读书。忽然,敌机扫射,马一惊,把王震摔到地上。通讯员追马去了,他却躺在原地,仍旧看他的书。战士们都笑了。王胡子却说:“笑什么,读书很有意思呢!”他有一种惊人的力量,在艰险的环境中,能把人们带进一种单纯的欢乐中去。

解放后,马袋子换成了一柜一柜的书。他常常站在书架前,觉得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范围也更加广了。政治、地理、历史、文学、自然科学,几乎无所不读。进疆途中,王震收罗有《中西交通史》,左宗棠在新疆的事迹,丝绸学;搞铁路,他钻研有关桥梁、隧道、工程地质的书籍;当了农垦部长,他又涉猎气象学、土壤学,干哪行,学哪行,手不释卷,勤奋异常。近两年,王震趁动手术在医院养病之机,读了大量的近代史书籍,抽空也不忘翻翻《古文观止》。他特别推崇胡绳的新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花了40多天时间,读完了这部70万字的大作,说:“这部书讲了1840年到1919年八十年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对青年人进行历史教育,了解帝国主义压迫,增强爱国主义观念以及社会主义观念和党的观念,都是很有裨益的,对这样的学者,应该表示尊敬。”

他不是当年的王震了。年过七旬,一头稀疏的白发,行动迟缓了,但睿智的头脑中储藏了各种学问和知识。他比战争年代更加成熟,有阅历,也更加聪慧了。

不,他依然是当年的那个王震。一个视死如归、威震敌胆的带兵的将军!一个见困难就上、拔起脚就走的创业者!一个鄙视高官厚禄、对事业和同志怀着挚爱的革命者!

将军生平最厌恶养尊处优的官僚主义者。他曾经用嘲讽的语气说:“难道我不会作官?作官有什么,每天看看报,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听听收音机,干杯,然后批批报告:所拟甚妥。这种人是没有灵魂的!”王震是一个灵魂纯净的人。他身上有一种精神,是这种精神吸引了知识分子,感染着一切同他一道奋斗的人们。

1980年秋天,王震重病后的第三个月,中央委托他到新疆视察。将军如同当年听到了战斗的号令,置孱弱的病体于不顾,立即奔赴新疆。

他挥着手,胸膛里沸腾着当年的一腔热血,一双眼睛闪着锐利的光芒,面对着成千上百的兵团战士,朗声说道:“我们的老祖宗历来屯垦戍边,在秦汉时,就是这么干的。这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把我们的边疆建设破坏了,令人痛心哪!我们的战士是燕赵韩魏慷慨悲歌的勇士,是一些既能生产又能打仗的老兵。你们要四海为家,要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创造新的天地!”

台下,千百双眼睛在凝望着将军,千百双耳朵在捕捉他的声音。

“我得了重病,不能与你们一起战斗了,但我的心是和你们在一起的。我这个老头子,死也死在新疆。我死后,骨灰撒在天山脚下!”

王震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力量就是王震自己一生的言行。兵团的老部下、老战士了解他,热爱他,共同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岁月。因此,将军的话一出口,台下的群众激荡起来了,热情迸发出来了,一发而不可遏。

在这群情激奋的会场里,坐着诗人柯岩。她望着眼前象雪山、象白杨一样伫立着的王震将军,心中不由得涌出这样的诗句:

假如明天我就死去,

朋友,请不要为我哭泣。

因为,我永远永远不会和你分离。

那长长的白杨林带是我们一起栽的,

那无边无际的良田是我们一起开的,

那宽阔平坦的大路是我们一起铺的,

那遥远遥远的雪山是我们梦里的歌曲……

是的,还是那个王震。还是那双眼睛。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