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李铁: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很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在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正视人口规模及相关联的资源配置问题

如果我们对于人口规模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忽视对人口结构、人口规模的分析,就会导致投入严重的浪费。这个现象在全国相当普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某新区做了一个50平方公里的规划,规划人口是50万人,但是没有考虑到:第一,新区离老城挺远,如果不能先与老城区结合起来的话,就不会形成人口的聚集效应。第二,成本高,怎么和其他的新区、其他城市产生竞争优势?第三,规划没有考虑地理差异、发展约束、生态空间。

试想,不当规划带来大量投资和粗放建设会给一座城市带来多么严重的浪费现象。要解决便民的问题,完善周边生活的各种公共设施、服务设施没错,可以往这里大手笔投资。可是投资严重粗放浪费到了上百亿上千亿,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还给后任带来了严重的管理难题。

因此,编制大规模空间的规划一定要结合这一空间可以容纳的人口,认真分析大规模空间内需要承载的大规模人口从哪里来?人口结构是什么样的?和什么样的产业发生关系?和城市之间是什么关系?过去,我们以为一个很大的规划自然会吸引人来,但是如果在这个规划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尚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一旦转化为投资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多年辛苦积累的财富、积累的投资,政府花费了一定代价拿来的土地,最后或许变成一大笔闲置的资产。

●遵循城市交通配置的规律

我们注意到,现在大量的高铁站都修在城外面。为什么要修到城外面呢?因为这些城市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高铁通过的地方,就会带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就提出了诸如“航空港”、“高铁港”、“高铁新城”之类的发展思路。然而这个观念对吗?

研究城市发展历史上因港兴城的案例自然会问:为什么在一些港口会逐渐形成繁华的城市呢?因为港口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而且客货集散速度非常慢,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时间长,一些工业企业便围绕铁路港口建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而大量工人就需要各种生活服务,在港口地区就逐渐生成了大量的产业、商业,人口也不断集聚,进而发展演变成为一片城市,而城市中心和港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然而,现在的交通枢纽和过去的港口大不一样。因为高铁和飞机都是快速交通工具,高铁和航空运输的特点是快速流动、停留时间短。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如今的城市基本上是先有城市后有航空港的,而不是先有航空港后有城市的。以高铁为例,怎么可能在高铁站边形成一个城市呢?这种观点的失误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快速港口的功能,忽视了高铁快速流通的特点。原本坐高铁就是为了快速省时间、为了交通更便利,但很多城市把高铁站都修在城外,从城外高铁站转车进城,增加了半个多小时的换乘时间,就抵消了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化产生的大部分好处。为什么要把高铁站修到城外?因为一些市长想在自己任期把高铁站修成,可是城里拆迁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修在城外,难度相对会降低很多。

为什么国外的大量交通枢纽都修在城里呢?它们基本上遵循一个规则,就是往城市中心人多的地方扎。一是因为拉选票,人多的地方受益人群增加,会支持政府的行为。二是只有在城市最中心的位置才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才能带来土地增值,创造服务业就业机会。我们看到东京站的立体交通枢纽,就建在皇宫附近,新干线、地铁、公共交通分层集中在一个空间内。这种立体交通枢纽最大的特点,是每天百十万人口流动的地方一定会产生巨额的商业价值。虽然我们有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交通工具,但却把站点建在城外,这就使得其应有功能因决策偏差等因素而被大大抵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