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3)

摘要: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由此构成了全世界仅有的、绵延不断的教育历史。这不仅是中国教育赖以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世界教育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什么叫做传统?其实昨天所做的事情、所想的事情就是传统。一千年前、两千年前我们的传统就跟昨天的传统一样,它可能离我们很近,可能对我们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前几年我被单位派到天津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这个学术研讨会是探讨多元智能。大家都知道多元智能这几年在中国比较热,在西方也引起过大家的关注,他是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设。他就认为人的智能是有不同倾向的,有的人适合逻辑思维,比较适合我们现在学校教学跟着教材走这样的一种学习;那么还有的人可能不适合这种逻辑思维,他比较适合形象的思维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思维。有些人的智能是靠动手获得的,他说不出来什么,或者说对一种系统的理论接受起来有困难,但是他非常有动手的潜力,而且在动手当中搞发明创造。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搞了很多发明创造,但是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他有多高的学历。现在的体育人才、艺术人才、外交人才、销售人才,可能他们的这种智能类型都跟我们平常学校里最占优势的那种善于逻辑思维、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的智力类型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智能有不同的类型,所以我们的教育也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我去参加这个会,事先没有拿到任何跟这个加德纳多元智能相关的详细材料,只是在网上搜到一些相关的信息。我到了天津以后就跟他们要材料,我说明天给我半天时间让我发言,我得了解呀,结果他们的人没到,材料我也拿不到。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开会我发言的时候,他们的人还没有到,那么在这之前我就没有办法,我就想到我要从我已知的知识里边,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去搜罗跟多元智能相关的那些思想资料。我想中国这方面非常丰富,因为从孔子的时候就提出来因材施教,为什么要因材施教?他就认为学生是不同的。

从古至今的很多教育家的论文当中、思想当中、实践当中这方面的尝试非常多,而且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教育的问题,探索了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这也从更宽广的角度证明了跟多元智能相关的那些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一些基本的思想。

在第二天上午,我讲到大概半个小时的时候,加德纳的学生他们进场了,坐在底下听,讲完了以后我就跟他们交流,我说我没有拿到材料,我的相关的信息也非常有限,我只能用中国的文化传统、教育传统来解释加德纳的这种思想。反应是什么呢?他说你讲得非常好,跟加德纳先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吻合的。通过这个例子我比较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已经过时而是应该更多地去挖掘,甚至去反思、去实践。

这些年来全世界一方面在走一体化的道路,一方面又在做多元化的平衡。20世纪有些人认为是信息一体化的世纪,到21世纪,相关的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很多地方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包括欧盟许多国家原来都是各自独立的发展,现在也在走这个欧盟,很多国家在做一个共同的标准。那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民族化本土化他是不是仍然有价值,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大家有更多的共识。像美国这样强势的国家,他过去也是融入文化,各个种族各个国家的人到我这来,你都会融入我美国的精神和美国的思想当中。但是从20世纪中后期,他的黑人文化、印第安文化逐渐在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的伸张,包括为他们本种族争取权利,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非洲的文化和印第安的文化都有他的价值。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有非常丰富的典籍,而非洲他没有非常丰富的典籍,甚至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所以美国的黑人在很长的时间在争取他们权力的时候,他们一直在文化传统这一块是没有优势的甚至是没有自信的。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