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6)

摘要: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由此构成了全世界仅有的、绵延不断的教育历史。这不仅是中国教育赖以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世界教育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什么叫做传统?其实昨天所做的事情、所想的事情就是传统。一千年前、两千年前我们的传统就跟昨天的传统一样,它可能离我们很近,可能对我们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从宏观上讲中国的教育一直被当作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不仅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重视教育,老百姓也非常重视教育。教育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伏羲氏是在传统的传说当中,说他教民钻木取火、教民渔猎、教民吃熟食;神农氏教老百姓种庄稼,通过尝百草教老百姓学习医药;有巢氏教民众去筑巢架屋,保护自己抵御敌人;黄帝建宫室,教民躲避寒暑;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发明了养蚕织丝,教百姓来织布做衣服。这些是最早的传说,可能是这些人类的初祖被神化了,或者说把一些无名氏的发明创造附着在他的身上,这样主要是为了来传播这种传统。这些传统也说明什么呢?就是最初的教育,特别是在文字产生之前,最初的教育是和生活、生存紧密相连的,这也是教育的一个最根本的一个特性。

如果说教育传承文化,传承的文化就不光是文字的、文学的、文史的这样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生存方式和人的发展方式。所以直到今天我们在很多的古今文化教育典籍当中,都可以看到重视教育的明确说法。

比如,在《礼记•学记》当中就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就是你要发展一个国家、建设一个国家,从君主到老百姓都要把教育重视起来,把教育放在首位。类似这样的一些传统和类似这样的一些认识不仅在封建社会历史传统当中,在它的顶峰时期重视教育,在它衰落的时候教育也是被放在重要的地位的。

夏商周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我们在甲骨文当中就可以发现当时贵族送孩子上学这样的记载,而且统治者或者说强势阶级已经把教育放在保证他们利益传承的这样一个基本的利益之上了。我们过去讲,秦朝焚书坑儒是不重视教育,但是秦朝当时的焚书坑儒也不是焚所有的书,坑所有的知识分子,当时是为了全国统一进行这种强权所采取的措施。但是在《史记》当中记载,秦始皇时期强调的是“以吏为师”,也就说官员所执行的这种政策和官员的行为是作为民众学习和效法的对象,而且当时跟农业水利等有关的很多图书是保存下来了。到了汉代强调独尊儒术,而且把儒学进一步神学化,他为的是更好的来控制民众的精神和思想。

从先秦也就是从夏商周一直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学校的教育一直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中国的历史上,教育有两条非常明显的发展轨迹。一个轨迹就是他的官学,就是由官府来办的学校;一个就是私学。每当社会安定的时候,官学的发展就非常兴旺,每当社会动荡的时候,遇到战争的时候,官学中断,私学就起到了重要的延续作用。官学在规范化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私学在解放思想、百家争鸣、学术争议这些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二者是互补的。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