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飞:法学研究如何服务于智库建设

王杏飞:法学研究如何服务于智库建设

应克服学科壁垒,培育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鼓励法学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进行横向联合研究。

2013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2015年1月20日,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公布实施。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指出要把智库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时代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当前,法学研究如何服务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智库建设,是摆在法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世界眼界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共同的制度选择,其实质是以“良善”的规则来有效约束公权力,从而保障、促进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法治是对少数人之治(无论一人之治还是贵族之治)的否定,是对专制的否定,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多数人之治。只有透过世界来看中国,将法治与法学研究纳入全球视野,才能克服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狭隘与偏见,才能有效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规则的构建,才能提出中国的见解,发出中国的声音,作出中国的贡献。

中国问题意识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都迫切需要法学研究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的法学研究必须直面这些中国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制度、措施与方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