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关于文艺与哲学关系的断想(2)

仲呈祥:关于文艺与哲学关系的断想(2)

再说文明素质。以文化人,以艺养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传统。宁静致远,和谐求美,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文明素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的哲学,认为环境塑造人,人也改造环境,认为任何精神生产(文艺创作当然包含在内)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自身的欣赏对象。因此,文艺创作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必须坚持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切勿只讲适应,不讲提高,甚至一味迎合,趋时媚俗。一段时期以来,正是因为有人在哲学上背离了范畴学和逻辑学的基本法则,一方面把本来不在同一逻辑起点上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放在同一范畴里,作出并不科学的判断。另一方面又把本应在接受美学范畴里解决的观赏性矛盾推到创作美学范畴去解决,逼文艺创作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审美素养下滑的受众和被功利污染了的鉴赏环境去占领市场,迫不得已只能迎合市场、放弃引领,结果愈迎合受众素养愈被败坏,鉴赏环境愈糟糕,而素养愈低下的受众和愈糟糕的环境,又势必反过来刺激一心谋利、缺乏文化自觉的创作者生产思想艺术品位更低劣的产品。于是,精神生产与文化消费、文艺创作与鉴赏的二律背反即恶性循环由此产生。出现这种怪圈,难道不正是哲学思维上的病症?只有根治哲学思维上的这种病症,才能走出这种怪圈,真正营造出深刻而不肤浅、沉稳而不浮躁、幽默而不油滑、高雅而不低俗的社会文化氛围和鉴赏环境,令每位国民身处其中,便不由自主地受到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和文明素质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强化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所有这些,都理应成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科学的指导方针。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引述了毛泽东同志1944年就说过的一段十分精彩的话:“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毋庸讳言,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科学的伟大实践中,确实已经出现了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批评的那种“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危险倾向,数典忘祖、生搬硬套西方文论来裁剪、阐释和误导今日之中国文艺实践,这“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譬如,百余年的中国电影本来有过上世纪40年代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等为代表的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的进步电影历史传统,有过新中国以《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旗谱》《李双双》《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为代表的共和国的人民电影历史传统,也有过新时期以《人生》《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人到中年》《野山》《黑炮事件》等为代表的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同脉搏、与人民解放思想的潮流同呼吸的现实主义的历史传统。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如今赢得高票房的某些影片,却并未继承弘扬中国电影的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而是忽视中国国情,走了一条西方类型片的创作道路。这正是因为在哲学层面的创作思维丢掉了“各美其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拾西方类型片之牙慧,谈不上真正“美人之美”,更难以谈得上“美美与共”。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