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呼唤有效制度供给

弘扬“工匠精神”呼唤有效制度供给

[摘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一词,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已由传统偏重硬实力转入软硬实力并重的提质增效升级阶段。形势表明,只有由工匠精神支撑的工业化,才能更好更快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当前必须紧扣《中国制造2025》和“双创”实施,加强质量、创新、诚信、教育等领域制度供给,培育专注、专业、创新、担当的大国“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工业软实力制度供给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一词,立刻备受热议。该词除充满传统色彩外,还富含开创性的意象。在当今亟须提振实体经济、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之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可谓意味深长。

当前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我国要跻身工业强国,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特质。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明确写入“十三五”规划。李克强总理指出,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代表着国家制造业精神,反映一国制造水准、工业水平和时代气质。我国正迈进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提质增效升级亟须工匠精神作为支撑。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三次产业比重为9.4∶43.7∶46.9,显示整体上迈进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意味着经济进入转型、提质、增效、升级阶段,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需求就会愈发迫切。以德国为例,19世纪30年代德国还是个农业国,而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德国大量仿制假冒英国的技术和产品,那时的“德国制造”竟然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对德国带有侮辱性的新《商标法》,规定凡是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标明Made in Germany,用以区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此后,德国狠抓工业品质,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培育有工匠精神的工人,终于造就了卓越的“德国制造”。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时期,被史学家称为艰难转型的“进步时代”(约1890-1920年),这一阶段美国生产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堪忧,但经过艰难转型后重新回归“工匠精神”。发明鼠标的恩格尔巴特、给苹果注入灵魂的乔布斯、微软开启互联网窗口的比尔·盖茨,创立特斯拉的艾伯哈德,都有着共同的身份——工程师,他们不仅解决了某个关键性的行业技术,还引领整个行业甚至经济社会发生变革。迄今美国著名实验室的核心人物大都是有能力的工匠而不是科学家或官员。

我国经济要改变外延式增长模式,工匠精神最符合内涵式增长要求。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增长最大的区别在于内涵式的增长源自产品本身质量提升和功能完善,而不是靠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创新、新兴产业兴起,迫切要求增长转向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即新常态需要新供给,而新供给需要新工匠。2014年中国海淘的网购者比例为26%,2015年则上升为35%。这表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也更加强烈,迫切需要生产制造出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服务更优的新一代工业产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才能制造出性能好、附加值高的产品。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

锲而不舍,坚守制造业和利基市场。专注是工匠精神的首要特质。一方面,长期专注本制造领域。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超过150年的企业,日本有2万多家;而我国超过150年的仅有“六必居”、“张小泉”、“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等5家,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仅7-8年,制造企业“脱实入虚”倾向明显。另一方面,始终坚守利基市场(指那些被大公司或行业巨头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一个或一类很小的产品或服务,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有这样一类企业,他们可能不为公众熟知,却在某些细分行业或产品领域深受青睐和尊重,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学者称之为“隐形冠军”。据统计,全球3000家隐形冠军中,德国有1500家、日本有220家,而我国仅有78家。

精益求精,将产品质量和细节做到极致。专业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源于心底对制造事业的热爱和敬仰,工匠对品质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在哪怕看不到的细节上都尽心竭力。正是注入这种精神,才造就了“完美到无可挑剔、专业到无法被模仿、精确到不需要检验”的产品。但是这种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系列有效稳定的制度潜移默化的结果。如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通过“法律+行业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管,用高标准严要求约束生产者的行为,并影响消费者习惯。我国在制造精度和产品质量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连圆珠笔钢珠都要每年动用2亿外汇去购买,表面上缺乏的是技术,实质上缺乏的是培养工匠精神和消费者习惯的制度。

勇于创新,对技术、工艺追求永无止境。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一方面,是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体现在对专注领域的基础理论、长线技术持续不断的投入,带来技术或制造工艺的颠覆性突破,完成创新性产品的开发,实现制造技术的革新,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性能。另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坚持微创新。通过持续不断地对产品制造工艺、性能、外观等进行改进,一次次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甚至改变和引领消费需求。互联网时代要注重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搜集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信息,创新销售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敢于担当,对产品与后续服务负责到底。担当是工匠精神的底线。担当就是要存敬畏、讲诚信、肯负责。一方面,敬畏法律,遵守规则。时刻遵纪守法,不越雷池一步,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杜绝欺诈行为,确保质量安全,货真价实。另一方面,勇于承担责任。对非由消费者原因发生的损害不以任何借口转嫁让消费者承担,缺陷产品及时召回并主动赔偿,将此类事故及因此引发的商业风险作为更加注重投入研发和提高质量的“指挥棒”,将“消费者是上帝”的观念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