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呼唤有效制度供给(2)

弘扬“工匠精神”呼唤有效制度供给(2)

加强有效制度供给的建议

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着力完善高端制造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在“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中发挥工匠精神作用。一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人才为本、人才引领的思想,通过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完善制造强国需要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二是引导鼓励企业培养符合“延伸服务链条”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逐步做大做强个性化定制服务环节。三是充分挖掘、宣传我国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工业领域本土精神,为发展制造业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严格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全行业兴起“质量优先”的法治观念和发展理念。推进全行业法治化,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产品质量条款,鼓励企业法治化、规范化发展。一是加强行业准入与市场退出管理,健全质量诚信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在质量监管方面警钟长鸣。二是改变仅偏重需求侧的消费者法律普法观念,大力加强供给侧的产品质量法律实施和宣传,教育民众不仅重视维权,还要履行监督义务,全社会共同督促企业从生产制造环节提高品质。三是培养企业和员工的品牌意识,强化质量与品牌之间的支撑和因果关系,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中走以质取胜之路,而不是一味走以价取胜之路。

加强“双创”行动政策配套,为更好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创新中,都将人的作用作为创新第一要素。一是紧扣创新发展新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工业转型升级,营造市场导向、企业话语权、行业活跃团结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对创新者的利益保护,进一步完善简政放权、知识产权、财税普惠、便捷融资等制度支持,让创新更好产生效益,方便创业者创新、创新者创业。三是加强探索“互联网+双创”结合,主动应用互联网工具和智能技术,提高生产制造的精度和经营服务的客户满意度。

牢固树立“百年树人”观念,改革职业教育制度,培养工匠精神传承人。制造业的强大源于制造业工人的长期坚守,必须代代相传,才能厚积薄发。一是要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职业教育,通过改革职业教育,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工人;二是健全劳动模范、技艺传承人选拔宣传机制,加大员工钻研岗位技术的奖励,使在本职岗位上踏实肯干、埋头苦干的人有更多获得感;三是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完善居住、贷款、子女入学、医疗养老、学习进修、股权激励等全方位的人才激励政策,使培养或引进的人才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安心工作、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田建明.中国软实力战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华璐,沈慈晨.德国制造:一个国家品牌如何跑赢时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3][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蔡文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5]于建军,孙颖,王可为.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工程伦理教育改革发展向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栾群,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副所长; 郭灵康,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