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溥:京味儿地理漫谈(10)

摘要:在北京,可能在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胡同里,就曾经发生过影响中国的事件,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落里就曾经住过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让我们跟随陈溥老师,去观察、搜寻这些普通的四合院、小胡同、小街道,去感受那历史的遗存、文化的热度和时空的变迁。

明宪宗曾经赋诗称赞朝天宫,说“禁城西北名朝天,重檐巨栋三千间”。就是说,在故宫紫禁城的西北边有朝天,有三千间大殿,可见规模有多大了。当时它的宫门口,就在现在的宫门口胡同,它的北边到官园。官园当时就是朝天宫的一个瓜园。可是为什么现在朝天宫连一点遗迹、一点瓦砾都没有存下来呢?在明朝天启六年6月20号的夜晚,也就是公元1926年8月11日,突然之间,大雨倾盆、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一道闪电击中了三清殿,三清殿顿时燃起大火。很快地,十三重殿阁在救护队赶到以前,就全部化为灰烬,不留任何痕迹。这是北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灾,是有明确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灾,也是烧毁了座庙宇,不留任何痕迹的一场大火。所以咱们把这场火叫“朝天宫大火”。

“朝天宫大火”是北京历史上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什么朝天宫会这么迅速被烧掉呢?当时有一种说法,刚才说到,它的宫门在宫门口胡同,宫门口胡同往南分成两岔,一岔叫宫门口东岔,一岔叫宫门口西岔,像一个“人”字。在宫门口东边是白塔,西边原来有一个塔叫青塔(后来烧毁了),有人说,这样宫门口就形成了一个“火”字。所以说宫门口主火,因此才烧了朝天宫。当然,这是无稽之谈,可是当时人很信这种说法,就在宫门口合成一块的地方修了一个土地庙。这个土地庙也很奇怪,它的门口立了一个大旗杆,旗是黑旗白字,写的是“保我一方”。当时,大家把这个庙叫黑旗土地庙,在北京非常出名,一直到日伪占领北京的时候,这个庙才被拆毁。

西四赵登禹路以东,就是西四北一条至北八条,非常整齐地排列着一条条胡同。东边胡同非常杂乱,现在还有宫门口,宫门口东岔、西岔,宫门口一条到五条,东廊下胡同,西廊下胡同等等,这些胡同就都是宫门口的遗留。人们后来在这些烧毁的遗迹上建起了住宅,所以就建得不那么规矩,变成了现在这一带的比较杂乱无章的胡同形式。后来,贫弱腐朽的明王朝没有力量再建朝天宫,只在朝天宫的西北边建了一个小庙,叫天元观,清朝的时候改称玉皇阁,现在好像是《中国青年》杂志的所在地。

四个庙都说完了,大家会说,都是在北边,南边阜成门内大街有没有东西?也有。在南边锦什坊街里面就有一个寺,这是一个清真寺,叫清真普寿寺。清真普寿寺是北京的四大清真寺之一,包括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清真普寿寺,还有清真法明寺(在文革中烧毁拆除了),现在还有三个。清真普寿寺建于明宣德四年,后来在崇祯年间曾经重修,到现在仍然存在,是伊斯兰的风格。关于清真普寿寺的修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当时北京民族关系的和谐和北京的包容,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书。

出了普寿寺,再往西走就到了西口了。在西四西口,就是马路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座曲尺形砖角楼。这两座楼可不是一般的楼,这个楼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有名的古迹,用现在话说,可以叫做慈禧的庆寿工程。1894年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的六十大寿,慈禧原来要大庆特庆,上午先在故宫里面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然后大摆銮驾,从故宫一直跑到颐和园去。在沿途要建很多的戏台、经坛等等,要和尚念经,戏子唱戏,百姓夹道欢迎。其中,西四砖角楼就是她的庆寿工程。砖角楼楼下很宽敞,可以屯兵,楼上还可以瞭望,又可以装点景观,可谓一举三得。但是后来,爆发了甲午战争,慈禧不得不缩小了她的庆寿计划,不到颐和园去了。可是,庆寿工程西四砖角楼已经建成了,所以到现在仍存在。但是仔细看,这个楼也不一样,有一个高一点,有一个低一点,有一个是重建的,有一个是完全的老建筑。究竟哪个是新的,哪个是老的,大家可以再去查资料看看,今天不讲了。

然后就到了西四路口了,西四路口的原名叫西四牌楼,现在“西四”只是西四牌楼的简称。在西四路口的四个角,建了四座牌楼,这四座牌楼都相当华丽,非常美。当时的西四是一个非常热闹的集市,有马市、牛市、羊市、骆驼市、鹌鹑市等等,它的南边现在还叫缸瓦市。很多市场都在这,非常热闹。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刑场。为什么刑场要设在热闹的市场呢?因为中国古代就有“刑囚于市”的传统,就是在市场杀人,以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明朝的几百年间,这个地方杀了无数的人,有像大太监刘瑾这样无恶不作的坏人,也杀了许多重臣良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于谦和袁崇焕,他们都是在西四牌楼刑场被冤杀的。一直到清朝,刑场搬到了菜市口,西四牌楼才恢复了专一的市场的作用。当时北京有一句话,叫“东单西四鼓楼前”,当时西四是北京最热闹的地方。

除了这些重要的古迹以外,现代阜成门内大街也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咱们简单看一下。在西四西口路北是鲁迅博物馆和鲁迅故居,这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一座故居——宫门口西三条21号,而且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在故居的附近修了鲁迅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鲁迅研究中心。再往东走一点,在白塔寺和帝王庙之间,有一个略具殴式风格的建筑,现在是人民医院。这是1918年开始营业的中央医院,是中国人自己集资兴建的第一所新式医院。咱们知道协和医院、同仁医院都是教会修的,而这座医院是中国人自己修的。而且它的第一任院长伍连德,是中国著名的防疫学家。到了路口有地质博物馆,这是亚洲最大的地学类博物馆。博物馆的旁边有一个小的地质广场,虽然面积不大,但有很多矿藏标本,还有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塑像。

最后,我给大家念一首儿歌结束今天的讲话。这首儿歌是描述阜成门内大街的,它像一个地名志一样,把阜成门内大街说了一遍。它说“平则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进了平则门,拉大弓,“拉大弓”是什么意思?当时有专门做弓箭的弓匠营,到现在仍然有东弓匠营胡同、西弓匠营胡同,著名演员白杨就出生在这里。“朝天宫,写大字,过去就是白塔寺”,在朝天宫门口有很多茶馆,茶馆里经常有人给人代书,写书信、写对联、写匾额等等。“白塔寺,挂红袍,过去就是马市桥”,“白塔寺,挂红袍”就是说给它披上红色哈达。“过去就是马市桥”,马市桥就是现在的赵登禹路,原来是一个壕沟,叫大明壕。在这个壕沟上有一个桥,叫马市桥。“马市桥,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马市桥已经很不结实了,大家三步两步就跨过去了。“帝王庙,绕葫芦,隔壁就是四牌楼”,刚才说了,景德街不许普通人走,影壁后面有一个葫芦形的门,大家得从那里穿过去。

今天讲了很多,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谅解。谢谢!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