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哲学:无用之大用

老子之哲学:无用之大用

在先秦思想家中,只有老子自觉地追寻着人类的终极问题,并作出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回答;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是第一个构建形而上理论大厦的哲学家。那么,老子之哲学有哪些特征呢?古希腊人认为,哲学是爱智慧。智慧是老子哲学的最大特征,具体表现在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在老子看来,事物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不仅要从正面去把握事物,而且要从反面去把握事物,从反面的关系中能够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全部内容及其正面的积极意义。

研究老子之哲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哲学”。有多少人回答这一问题,就有多少种答案,迄今为止,哲学尚无普遍接受的定义。哲学通常认为起源于古希腊,是欧洲一门古老的学问。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最初人们通过‘好奇-惊赞’来做哲学”。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没有像古希腊那样的哲学,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这却不妨碍中国哲学家力图作出自己的回答。胡适先生认为:哲学是“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的学问。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就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由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尽管对哲学定义存有争议,但一般都认同哲学是一门学问,是人作为有限理智者在理性范围内所能提出和探究的终极问题,反映了穷根究底、追根寻源的人类精神。所谓终极问题,不仅包括对自然界的追问,即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一种成分或多种成分构成的;世界是如何构成和如何运行的,等等;而且包括对人生的追问,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等等。概言之,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等终极目标和形而上命题。人类之所以要探究终极问题,是因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如果不到宗教那里寻找,就只能在哲学中寻找,其他任何科学都不可能提供答案。

在先秦思想家中,只有老子自觉地追寻着人类的终极问题,并作出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回答;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是第一个构建形而上理论大厦的哲学家。那么,老子之哲学有哪些特征呢?古希腊人认为,哲学是爱智慧。智慧是老子哲学的最大特征,具体表现在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在老子看来,事物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不仅要从正面去把握事物,而且要从反面去把握事物,从反面的关系中能够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全部内容及其正面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反求正的处世方法,“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认为,要顺应事物矛盾转化规律促进和等待事物从不利状态转变到有利状态,从而达到以反保正、以反彰正的目的,这是人生的智慧和大彻大悟。具体表现在正言若反的语言表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一书常常颠覆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充满了正言若反的反逻辑方式,这既使书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更鲜明,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又让人们看到了事物肯定的背后往往有否定,而否定的背后往往有肯定。当代德国哲学家赫伯特·曼纽什认为,《老子》是一部涉及范围更广泛的哲学怀疑论著作,其要旨是阐述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以及人类种种价值和道德的相对性。因而批判性是老子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老子批判了天命观和人格神,“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意思是,以道治理天下,鬼怪就不会显灵;不是鬼怪不显灵,而是显灵也不会伤人;不是显灵不会伤人,而圣人不会伤害人。鬼怪和圣人都不会伤害人,所以功德都归于圣人。老子批判了虚伪矫饰的文明,“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批判了科技和制度文明,“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批判了统治者的贪婪,“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智慧和批判性是古今中外哲学的基本特征,所以,老子之哲学是真正的哲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