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育才塑魂(2)

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育才塑魂(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在重要讲话和座谈会中表示把握青年的重要性。在谈到青年人价值观的问题时,他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年对党的贡献,“95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他再次要求全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他对青年寄予充分信任和深切期望,希望“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的这一讲话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692

我们党自创始至今,一直洋溢着一股青春气息,散发着浓厚的“青年气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其实就是一段中国革命青年的创业史,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就与中国青年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1921年党创立之初,是由一批革命青年创建的党,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党代表的平均年龄不到28岁,最小的还不满20岁,他们中许多人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今天,每四名党员中即有一名青年党员,新发展党员中的青年比例逾八成。这些数字表明,一个历经95年风雨的政党,始终保持有对中国青年的强大吸引力,使得青年群体构成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葆革命朝气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一点既得到了西方的普遍认可(世界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得票第一),更得到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所证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的引领下,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告诉我们: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未来。这是经过中国共产党9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检验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去看待、认识、理解和信任青年学生,多看到青年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日常学生管理和学生工作中以德立人、以德感人、以理服人,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同心同向、同行同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尊重青年学生个性、激发青年学生潜能、调动青年学生上进心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要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育才塑魂,这是高校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